成都3位奋斗者将登央视“奔跑中国”

来源:成都商报 2019年10月24日 15:36

10月27日,成都马拉松即将鸣枪开赛,今年的成马也成为了央视“奔跑中国”系列赛之一。除了赛道上选手们的不断拼搏,在赛场外同样有一群人,用他们乐于奉献、勇于奋斗的精神领跑在“奔跑中国”的前列。

他们的默默付出,不仅为祖国建设献出一份力量,更作为带头人引领着人民群众不断奋斗。正如“奔跑中国”的主题所示,他们用奋斗和奔跑,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爱国情、奋斗者”的意义。下面这三位成都的奋斗者即将在本次成马的直播中登上央视,我们提前联系并采访到了他们,让他们来讲述他们与成都的奋斗故事。

高德敏:农村改革的领路人

“新时代新征程就是一场新的马拉松,我们应该发扬马拉松精神,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高德敏是土生土长的战旗村人,1963年出生的他在家种过田、外出打过工、回乡办过企业,是深得村民信赖的致富带头人。

在高德敏的带领下,战旗村成功创建“五星”党总支部,每年举办党员夜校、农民夜校等“微党校”不少于12期,培育学员1000人次以上。把战旗村从川西平原上的一个普通村庄,发展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样本,曾敲响四川首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竞拍“第一槌”,荣获“全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单位”等称号。今年又入选首批20个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成功创建国家AAAA景区。

告别从前的草房土路,今日的战旗村街道整洁,楼宇围墙古香古色。作为战旗村第八任村支书,高德敏深知,战旗村的发展是一代一代接力拼搏出来的,“这面战旗交到我手里,我就要扛起来,绝不能当‘败家子’”。

“没有创新,就没有战旗村的今天。”高德敏说,要想为村庄、为村民谋发展,产业兴旺是根本。创新土地经营方式,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村集体注入资金的方式,组建战旗土地股份合作社。采取入股保底、二次分红的方式,村民人均年收益达1500多元。引入的榕珍菌业等产业化企业,解决本村及周边剩余劳动力1300多人,实现务工收入2000多万元。引入社会资金,建成薰衣草基地300亩、蓝莓基地160亩、草莓基地200亩等。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实现了村民从传统农民向旅游从业者转变,传统农业向休闲旅游业转变,传统农村向精品景区转变。

“我想把成都公园城市,战旗村乡村振兴最美好的样子展现给游客。”高德敏说,战旗村一直按照农商文旅体的发展规划,把运动休闲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丰富乡村旅游的内涵,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

在高德敏看来,新时代新征程就是一场新的马拉松,我们应该发扬马拉松精神,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谢军:投身东进建设的追梦人

“对我们城市建设者来说,城市的建设发展就是我们的马拉松,把马拉松精神带到实际工作中,运用到新城建设中,是我们每一位东进人的使命。”

为全面做好项目服务及保障工作,谢军一有时间就到工地,摸实情、看规划,走遍了淮州新城大小项目建设现场,“5+2”“白加黑”是他的工作常态。两年来,淮州新城按照“精筑城、广聚人、强功能、兴产业”要求,围绕“一轴一园两社区”重点区域,实施通航机场、金简仁快速路、人才公寓等72个重大支撑性、引领性项目建设。其中淮州湾人才公寓等公建配套项目、沱江绿道等环境提升项目、向阳佳苑安置房等民生保障项目高效推进。这些项目的建设现场都留下了谢军及所有一线东进建设者辛勤工作的身影。

“作为一名党员,能有幸到东进一线,参与淮州新城的规划建设,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谢军向记者介绍,这两年淮州新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大批基础及公建配套项目陆续建成投运。“作为一名亲历者和见证者,我内心充满了期待和感动,接下来,我还会努力为推动淮州新城加快成势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于这次在成马中有机会登上央视的直播,谢军很激动,“我希望可以把成都东进,把淮州新城的蓬勃发展,把东进铁军的精神面貌通过这次机会展示出去,希望未来的淮州新城也能承办一些大型的赛事,让更多的人关注到淮州新城,更多的企业落户淮州新城。”

淮州新城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建设发展,这背后有成千上万的东进建设者在一线共同努力奋斗着。“千年立城,对我们城市建设者来说,城市的建设发展就是我们的马拉松,把马拉松精神带到实际工作中,运用到新城建设中,是我们每一位东进人的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建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东部新区努力奋斗。”谢军对记者说。

蒋青淞:脱贫致富路上的奔跑者

“贫困村的发展,就像是一场马拉松,整个过程会很艰苦,但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就能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

火烧庙村位于简阳河东片区,地势高,水源远,生产灌溉用水极度缺乏,“靠天吃饭”情况严重,2014年被评定为省级贫困村。为了改变贫困面貌,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建设标准化大棚、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示范种植羊肚菌、番茄、甜瓜、藤椒等特色蔬菜,大大增加了贫困户和村民收入。2017年底,火烧庙村所有贫困户脱贫,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2018年7月,火烧庙村集体经济示范种植基地创立,该基地现有标准化蔬菜大棚、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23亩,实施“菌菜套种”模式,全年循环轮作,实现了土地使用效率最大化。

同时,火烧庙村“微党校”(农民夜校)将现场教学点设在了产业示范种植基地,通过示范种植的方式教会群众生产技术,带动群众致富增收。2018年,火烧庙村“微党校”(农民夜校)被评为成都市级示范校。

作为一名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蒋青淞常用跑步来强身健体,每周利用业余时间跑步2-3次,每次都在五公里以上。去年七月,蒋青淞还在村里举办了农民运动会,拔河、旱地插秧等项目的设置既贴近农民生活又充满了趣味。他说:“贫困村的发展,就像是一场马拉松,整个过程会很艰苦,但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就能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