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部书记姚庆英和蒲江两河村的故事(上)

来源:成都市妇联 2015年09月28日 12:00
摘要:成都市在推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中,严格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这其中涌现出众多谋事实、创业实、做人实的基层党员干部典型,他们虽身处最基层,但却又是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第一线。他们是产业发展的领头人,美丽新村建设的推动者,更是基层治理创新的实践者。

总有一种声音让我们感动,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砥砺前行。

成都市在推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中,严格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这其中涌现出众多谋事实、创业实、做人实的基层党员干部典型,他们虽身处最基层,但却又是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第一线。他们是产业发展的领头人,美丽新村建设的推动者,更是基层治理创新的实践者。

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树立在人民群众中;他们是榜样,有着爱岗敬业、守岗有责的职业操守,用自己的实践感召着人民群众,奋力前行,追逐着心中的中国梦;他们有着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筑起一座行动的丰碑。从今日起,本报将连续推出《瞧 咱们村的女当家》系列报道,关注蒲江县西来镇两河村的村支书姚庆英和两河村的故事,敬请关注。

“曾斌,今天生意咋样哦?”还没走进两河村村委会,姚庆英高八度的声调,就吸引了记者。“呵呵呵,不错不错,今天又是50多单。好好干,曾斌,村里人不会亏待你的。”

原来,自从8月份,两河村“蒲江两河绿色食品中心”网站正式上线,正赶上红心猕猴桃上市,每天50多张订单飞到了两河村,“不到一个月,销售1吨多了。”每天,姚庆英都会去问问自己请来的大学生“网络高手”,看着电商渠道销售农产品的成效,姚庆英喜滋滋的,“为产业建立更多销售渠道的努力没有白费,这回村上产业又多上了一道保险。”

两河村在过去是一个出了名的“穷村”“弱村”,如今它依然有名气,不仅因为两河村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领头村,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新村的示范村,而且因为村上出了一个“名人”,两河村的带头人——支部书记姚庆英。在村民们眼中,干部心中,这个女支书,是实干家,是梦想家,也是值得依靠的当家人,更是当前“三严三实”的基层践行者。

人物画像

不开“空头支票”的实在人

过了50岁的姚庆英,身材略显发福,脸颊上少许的红褐色斑块和粗糙的双手,把她“劳动人民”的身份显露无遗。在人堆里,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但当她开始安排村上大事小情时,平常笑嘻嘻的姚庆英,变了一个人,声调提高,瞪大双眼,一副不容置疑的口气,“有人说我有点霸道,其实这是泼辣,女人干农村工作,不泼辣点,咋镇得住一帮大老爷们……”说到这,姚庆英掩着嘴笑起来了。

“姚书记,到我家吃晌午不?”“姚书记,我今年土壤改良,村上还能支持一些有机肥不?”一位身材略有发福的中年妇女,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回应着村民的招呼,“你家有好吃的,我才来噢。”“去年柑子卖了十几万,还在乎这点肥料钱啊。”从村头走到村尾,姚庆英就像走在自己家里一样,村民对她透着亲切和信任。

这位地地道道的两河村农民姚庆英,双手和脸庞都带着常年从事农业劳作的记忆,谈话间却有着一股农民的率直和纯朴,当记者问姚庆英,村民的信任如何得来?

“我们从不开空头支票。”

人物故事

不要空了吹 率先垂范就是指挥棒

带头干 柑橘改良打破产业困局

刚满30岁的姚庆英在当选为村支部书记时,引来一片质疑:“一个女人能把这个烂摊子搞好?”对此,姚庆英置之一笑,她首先大刀阔斧地对干部管理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对两河村干部进行了一次“大换血”,通过民主投票选出了老百姓满意的干部队伍。

姚庆英给记者讲了她刚上任时的故事:第一天到岗,本想请村干部们吃顿饭,沟通一下。哪料到走遍镇上,没有不说村上欠钱的。第二天,姚庆英与几个老党员一合计,出了个新规定,任何村干部不能在外吃饭欠钱。接着就是清理村级财务,撤换违反规定的村社干部。出台村级财务公开监督制度,村上的大事小情都能及时公开公示,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作用,让他们代表村民监督村务。几招下来,两河村的干部作风有了很大转变,干群关系随之出现变化。

有了一个作风过得硬的村党支部,两河村产业发展有了盼头。

两河村柑橘品种老化,一度出现种得越多亏得越多的窘境。引进新的品种,是打破产业困局的良方。把原有柑橘品种改良成晚熟杂柑,需要先投入一年,才能获取收益。最初愿意“吃螃蟹”的人总是少数。

“这个品种,那个品种,都是你们在说。”姚庆英还记得当时村民们的怀疑,“多年的柑橘种植并没有带来非常好的收入,再进行果树高改,村民犹豫很正常。”如果党员干部光说不练,自己都不能真正实现产业致富,如何影响村民?品种改良,代表着未来的产业发展空间,意味着村民的持续增收,不改不行。“不要空了吹,党员干部带头高改,率先垂范就是对村民的指挥棒。”姚庆英带头吃起了“螃蟹”。

村民李福华家里有近10亩柑橘,柑橘贱卖让他吃了不少苦头,对于村里高改,算是一个油盐不进的“抵制派”。姚庆英把他请到自家果园,“今天请你来参观一下,咋个改良果树。”“好久说我要改,不改。”说完李福华扭头就要走,“好你个李福华,还真的好歹不分了。”姚庆英两眼一瞪,一把就拽住他衣袖,“10亩柑橘,你是守着金窝窝受穷,窝囊,与其一年几万斤柑子才卖千把元,不如赌一把,换个品种看看。”发起火的姚庆英,把李福华一下镇住了,“回家一细想,书记说得有理。”顽固的李福华主动开始学技术,张罗自家果园高改。李福华回忆起这段往事,对姚庆英的泼辣,至今印象深刻,但更多的是感激。

在村民们迟疑的目光中,姚庆英和党员干部们,大张旗鼓地在各自家的果园实施果树改良。当年晚熟杂柑的改良一举成功,来年的收入,让所有村民信服,柑橘一斤最高卖到6元,一亩2万多元的纯收入,事实放在眼前,村民再也没有不行动的理由。

有机、电商……不停从她嘴里蹦出

点子多 带动产业发展“蛮劲”足

“走,我带你到西坡果岭看看去。”几千亩的丘陵果园,园区的道路按照绿道标准修建,并在果岭的最高点,修建了一个观景平台,可俯瞰两河新村。不论是上级调研,还是参观学习,西坡果岭已经成为两河村统筹城乡发展示范的“景点”,难怪姚庆英总是骄傲地亮出这张两河村的产业“名片”。

“有个产业示范基地,以后要发展啥新品种,村民看得见,就好带动。”在姚庆英心目中,这里既是产业品种园,也是未来的两河乡村旅游基地。

如今,坡上不仅种满了猕猴桃和柑橘果树,而且村委会还多方筹资300余万元,在果园基地里修自行车绿道和观景平台,成功打造了以骑游健身、观光休闲、采摘体验等为元素的“西坡果岭”公园。

“果岭上的果树都在施有机肥,搞土壤改良。”姚庆英边走边告诉记者,对于施有机肥这件事,她看得很重,她认为这是关系两河村村民能否持续增收、主要产业未来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走在园区绿道上,土壤改良、有机农业、品牌农业,一个又一个现代农业的热词,从她嘴里自然地蹦了出来。

“这是你自己想的吗?”记者问她,“全县都在推进有机农业,我学习培训好几次了。”姚庆英直率地回答。

“这边是椪柑,以前价格还不错,现在就一般了;那边是青见,今年价格卖到6元,好多村民就这一项收入十好几万;这修剪过的矮树就是高改的晚熟杂柑,今后收入要指望它嘞。”沿着绿道在果园中行走,姚庆英,对漫山的果树如数家珍。

“把电商平台搞起来,把两河村所有农产品全都搬到这个平台上,用有机食品打市场,用品牌占领市场。”姚庆英说起如今村里的“时髦”销售渠道,一套一套的,记者决定测试一下这位女支书的互联网营销知识,“姚书记,你们咋让更多人知道村里的电商平台呢?”“这个嘛,交给曾斌这些年轻人去整。”姚庆英一如既往的直率,其实一细问,对于网络知识,姚庆英所知不多,但这位初中文化的地道农村妇女,却有着一股敢闯敢拼的“蛮劲”。两河村的“上网行动”还就是她计划做的。“我家女娃子说,现在啥子东西都在网上买。两河村主导产业全都是水果,搬到网上,多一条路总不是坏事。”

村上条件有限,要找到懂网络技术的人才不容易,了解到村里曾家的儿子曾斌在天府软件园工作,姚庆英两次到曾斌公司做工作,曾斌至今还记得姚庆英见他时说的话,“曾斌,回家来干,是为家里人干,现在家乡发展前景好,你也会有个好的事业平台。其实书记也非常爱钻研,点子多、还蛮劲足……是值得我们年轻人佩服的地方。”最终这位女支书的诚意打动了曾斌回乡创业,也才有了今天的两河村电商平台。

“哈哈哈!古人有三顾茅庐,你看我两次就把人才请回来了……”谈到回引人才,姚庆英幽默地说完便是笑声一串。

“解决了发展问题,群众兜里有了钱,党支部有了凝聚力,其他问题就好解决。”姚庆英非常理解过穷日子时,村民的苦衷。

果树发展有机,建立网上商城,有了生产端和销售端的“提档升级”, 姚庆英一班人又在开始商量所有两河村农产品的包装设计,打响两河村的品牌战役了。

【村民说姚庆英】

在我们村,姚书记和村支部定了一个“四个带头”,要求党员干部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中,引领产业要勇作为、敢担当,并且组织党员公开承诺:带头学技术、作示范、结对子、闯市场。如今,在我们的眼中,发展产业,干部就是一面旗帜。在这位女书记的带领下,党员干部就是我们产业发展、致富奔小康的“火车头”。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