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印象:鼓励创新 心系未来

来源:成都市妇联 2015年10月12日 12:00
摘要:10月6日,还没见到屠呦呦之前,在她住的小区里,记者就听楼上的阿姨念叨上了:“老太太好着呢。”

10月6日,还没见到屠呦呦之前,在她住的小区里,记者就听楼上的阿姨念叨上了:“老太太好着呢。”

这位和屠呦呦同楼的阿姨对记者说:“老太太教育的孩子也好着呢,特懂礼貌,每次寒假暑假带孩子回来,在院里见着了,肯定热情打招呼,阿姨长阿姨短地叫着。”

屠呦呦家的客厅里祝贺的鲜花散发着芳香,一直摆到了阳台上。阳台的正中央,一个小木头桌上,整齐地摆着两盆花:茉莉和米兰。

客厅中的米色沙发,显然已经有些年头了,看来,这位科学家的物质生活,实在是很简单。

记者照相时,屠呦呦说,你觉得站着好,我就站起来,坐着好,我就坐着。这话听起来,让记者心里既感激又温暖。

“等一下”,屠呦呦的老伴说着细心地把茶几上玻璃下压着的名片之类的纸张拿走,避免记者照出相来画面乱。

坐在沙发上的屠呦呦,当记者说话时,她会微微前倾,很专注地仔细听。

只是她太累了。家里的电话似乎不停歇,像上了发条的闹钟,没完没了。那么多人想表示祝贺,那么多人想当面聆听她的启迪,很多人都想来看望她。

楼门口的保安说:“老太太太累了,这老太太太厉害了,太牛了,世界级的奖啊!”

“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记者,这家伙,一拨儿一拨儿的。”“你看,这报纸上都是她,这么大的照片!”

是的,这名好心的保安只知道她得了个世界级的奖,不知道,这个看似平常的老太太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多大的贡献,挽救了千里万里之外多少人的生命。

“中医药是个大宝库,应该鼓励年轻人多发掘,但确实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发掘的。”屠呦呦这样说。

记者告别时,很累很累的屠呦呦要送到门口,再次和记者握手。老伴心疼地说,你别动别动,我来。生命相依,生活伴侣,在这对跨世纪的夫妻身上,爱情亲情被诠释得平凡而温暖。

10月8日,在三部委祝贺屠呦呦获奖而举行的座谈会上,屠呦呦依然是邻家阿姨的打扮,衬衣外面是灰色的薄薄的毛衣外套,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小得多的多。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唯我独尊,她的沉稳让人体味这个时代喧嚣之中久违的“悠然见南山”。

一个能抵御了试验所带来的枯燥和焦虑的多重压力的人,心态决定了她的淡定。

科学高峰面前,不看攀登者的衣着是否华丽,看你研究的实力和狠劲儿。

“这哪像85岁啊,简直可以说六七十岁。”身边的年轻记者这样感叹。

屠呦呦依然是简单地发言,她总是说,没什么可说的。

10月10日下午,记者再次见到屠呦呦,一件这个年龄大部分阿姨都会有的枣红色碎花衬衫,下配的仍是黑色的裤子。来看望她的人很多,有些人不好意思,怕屋里太挤了,就站在门外。屠呦呦走到门口说,既然来了,就都请进来,否则我就太不礼貌了,哪能站在外面呢。

谈话中,屠呦呦再次表达了以新的激励机制激励年轻人创新的期望。这是记者5天内第三次见到她,也是记者第三次听她说希望以新的激励机制激励年轻人,这是她最大的愿望。

不谈自己,心系未来,这就是记者眼中的科学家屠呦呦。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