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加速跑”

来源:成都市交委 2016年11月22日 18:00

紧抓示范应用、产业园区、充电设施配套等产业发展关键环节——成都发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努力,在11月初频现硕果:先是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发起成立产业联盟,继而吉利集团多个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落户成都,随后,拟出台的新建和改扩建停车场充电设施泊位数不低于20%的政策征求意见稿出笼。“成都造”产品端,更显价值。11月12日,蛰伏两年的中植新能源汽车对外发布即将量产研发新品——氢燃料电池城市客车、碳纤维材料纯电动客车、轮边驱动纯电动客车,并创下国内同类客车整备质量最轻、续航里程最长、燃料发动机动力耐久性最强三个“第一”。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也被视为中国汽车业“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作为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城市,成都确立了到2020年推广应用量10万-20万辆、充电桩数量12万-24万个的目标。以应用带动产业聚集和研发突破,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尤其表现在沃尔沃、中植新能源、川汽野马、同捷科技、雅骏汽车、重汽王牌等新能源整车制造基地不断扩大和产能释放。按照《四川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5年-2020年)》,到2020年,四川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产值力争突川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产值力争突破千亿元大关,产能达30万辆。首位城市成都,将担纲这一产业崛起的核心引擎。

□张战国示范创造市场到2020年推广应用破10万辆2014年7月,省委、省政府确立重点突破、率先发展的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新能源汽车跻身这一重点培育的“产业尖子”行列。随着“中国制造2025”规划颁布,新能源汽车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愈发显著,国家层面从建设充电设施、创新商业模式、完善补贴政策体系等多个方面给予了较为明确的支持。梳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轨迹,中国与西方几乎同步,内陆与沿海几乎同步,破除起步期的种种掣肘,应用示范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成都市主要领导当上了新能源汽车的“推销员”。今年9月,京东采购的50台新能源货车在成都上路,这批货车来自雅骏汽车。原来,成都市主要领导在一次会见京东集团CEO刘强东时,得知京东有意大规模使用新能源汽车,便推荐了一批新能源汽车企业。其实,成都早已在公交、环卫、物流等公共服务领域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既推动城市节能环保,又为产业培育创造市场。去年2月,中兴通讯选择在成都试点运行国内首条无线充电社区巴士,采取非接触的电磁感应方式进行电力传输,实现了电动公交车充电方式多样化。

经过1年多试运行,成都颁布了地方技术标准、完成了试制车辆测试,目前项目准备投入28辆全新的无线充电社区巴士在5条公交线路为市民服务。为便于市民日常有机会体验驾乘新能源汽车,避免这一产业出现“高冷”现象,最终实现“飞入寻常百姓家”更有价值,成都由此引入了分时租赁项目。9月22日,上海环球车享公司开展的新能源乘用车分时租赁项目落户蓉城,项目使用电动汽车,用户通过手机APP即可完成租车和还车,租车费用按时计算。项目预计年底建成200个借还网点、投入新能源汽车数量达到800辆。在这种环境下,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不断提升。2015年,雅骏汽车销量突破千辆,快递行业龙头“四通一达”等第三方物流企业,蚂蚁、四通、老兵等搬家公司,均成为忠实用户。成都已建议把新能源汽车服务平台纳入重要工作(含车辆、充电设施),目前主要推进监测监控平台建设和充电服务平台,监测监控平台的建立将能提升成都对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的监控力度,有利于防范隐患并及时预警,为产业健康发展和市场拓展积累大数据支撑,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划提供量化依据。充电服务平台促进充电桩与电动车无缝对接,开发充电服务APP,方便服务车主充电,避免出现“僵尸桩”,提高利用率。据悉,到2020年,成都力争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10万-20万辆,建成充电桩数量12万-24万个。

规划“一区四园”高水平打造全产业链制造体系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约33.7万辆,同比增长82.2%。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逐渐成为中国制造业的一支“生力军”。谋事先谋势,谋定而后动。为把握产业机遇,成都相继出台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经济稳中求进的若干意见》《关于成都市促进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发展的若干专项政策》《成都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布局规划(2016-2020年)》等一系列针对性政策。随着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实现良性互动,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渐入佳境。成都将以纯电动为主要战略取向,以插电式混合动力为过渡,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以整车制造为重点,带动关键零部件突破,形成整车带动、零部件支撑的生产制造格局;支持现有整车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积极引进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加快形成较为完备的硬件制造体系。“一区四园”的产业布局,加快浮出水面:即将以龙泉驿区(成都经开区)为核心发展区,新都区、青白江区、简阳市、金堂县为重点发展区,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聚集,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配套。目前,成都拥有沃尔沃成都公司、重汽王牌公司、成都客车公司、中植汽车公司、川汽野马公司、雅骏汽车公司等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巴莫科技公司、联腾动力公司、成都凯迈科技公司等关键零部件企业,产品包括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纯电动特种车(物流车、环卫车)和动力电池及电池材料、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初步构建“整车+零部件+充电装备”的全产业链制造体系。

从9月份以来的表现看,产业集聚的速度还在加快。9月22日,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制造基地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预计在成都市节能环保产业基地投资30亿元,年计划生产整车10万台,年销售收入达300亿元。11月2日,就在吉利集团多个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签约落户成都前一天,特锐德集团川开电气智能电气设备研发制造基地建设全面启动。该集团以“无桩充电、无电插头、群管群控、模块结构、主动防护、柔性充电”的技术特点引领世界充电技术发展,共获得210余项专利。“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环境比较宽松与开放,对国内相关优势企业很有吸引力。”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林讲出了众多投资者的心声。完善配套设施打通入户“最后一公里”成都认识到,以高质量、品牌化、绿色化、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新一代中国制造要求汽车产业必须调整产业结构,从粗放型、外延型向集约型、内涵型转变。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发展趋势,但要实现真正家庭“普及”仍受到续航能力、电动技术、充电设施等技术、成本和配套层面不足的制约。

技术的问题,交由产学研协同创新攻关;配套的问题,需要政府积极引导。8月11日,《关于成都市2016年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市级补贴的通知》发布,成都明确,在符合规划、安全、消防的前提下,现有加油站和加气站,若增建、改建经营性充电设施,将给予建设投资(不含土地费用)20%、最高200万元补贴,个人消费者在本市购买、上牌新能源汽车后,在自用车位安装建设充电桩,成都市给予每个充电桩600元补贴。为进一步构建“绿色低碳、高效便捷”的配套设施体系,成都鼓励国家电网、成都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成都雅骏新能源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在示范小区与单位、示范区域与示范区(市)县大力新建和配建充电设施,开展充电设施建设和运营试点示范,探索先进的充电技术、运营方式,逐步扩展到周边区域。力争在2020年形成中心城区1公里充电智能服务圈、其他区(市)县城区1.5公里充电智能服务圈的发展格局。目前,成都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已与环球中心、新会展中心、中粮大悦城等18个项目签署合作协议,先期将在成都高新区、龙泉驿区、武侯区推广,首选人口密集的公共停车区域布局,再实现成都各区(市)县全覆盖。成都正进一步规范公共停车场建立充电设施停车位比例,新建和改扩建停车场充电设施泊位数拟不低于20%,同时鼓励企业将充电设施建设与汽车销售结合,采取买车送桩、以桩带车、众筹建桩等模式。

“围绕新能源汽车产品推广应用、配套设施建设和产业化发展,下一步将加强监管与服务。”成都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建立多方联动、协调有序的工作机制,将有利于统筹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条块分割、衔接不畅等问题,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