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青年碰上传统文明 青铜面具变成投影仪

来源:成都市文广新局 2016年08月05日 15:00

8月1日,第一届川台青年文化创意研习营总结暨作品交流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台湾的26名学习、从事文化创意相关行业的青年和16名来自本地高校的青年师生们,进行了分享交流。

据了解,研习营作为“2016年夏季台湾学生蜀文化体验月”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文化交流、创意共享”为主题。此前,他们参观了三星堆、古羌城等巴蜀文化遗址,体验了竹编、蜀绣等非遗项目,还参观宽窄巷子、菁蓉小镇等文创基地。当创意青年们碰上传统文明,能开出什么样的脑洞?

古蜀文明+现代科技青铜面具变成投影仪

7月27日,营员们来到三星堆,探访古老而神秘的古蜀文明。距今已有5000年历史的古蜀文化遗址,让营员们十分震撼。在进行文化创意构想时,三星堆也成了他们的主要灵感来源。

四川美术学院的张茜和小组组员们一起设计了7个三星堆系列文创产品,筷架、开瓶器、打火机、书签、充电线收纳盒等,全部用三星堆青铜面具进行改造设计。“我们设计的产品都是日常生活用品,便于携带且实用性很强。”张茜说。

记者注意到,他们的文创产品,并非简单地将生活用品加上青铜面具的样子,而是充分利用青铜面具特色,在眼睛、耳朵等地方做文章。例如筷架,筷子是从青铜面具凸出的双目处放入。而充电线收纳盒,则是从双耳中抽出充电线。连最简单的书签,也是用青铜面具和黄金面具进行双面叠加,十分精巧。

让大家眼前一亮的,还有四川美术学院欧诗璐和组员们一起设计的青铜面具投影仪。“投影仪借用‘千里眼’这个概念,从青铜面具的双目中投出,关闭不用时,放在家中也是一个很漂亮的工艺品。”欧诗璐说。

文创产品要有故事雨伞变成“苏轼毛笔”

青年们创作的产品,大多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并着重在细节处突出有趣。第四小组设计的一把雨伞,充分集纳了三苏祠文化元素,在伞布上印上苏轼的诗词和水墨画,还将伞尖设计成毛笔尖样式,收起来时,雨伞就成了一只毛笔。

台湾文创推广协会理事长唐国泰认为,文创产品应有四个重要元素——带故事的本地文化、十足的创意、有控制的成本和合适的制造商。“饱含故事性的本地文化产品,通过无限的创意,找到恰当的制造商,才能成为具有投资潜力的文创产品。”

此前,青年们还深度体验了编青神竹编、绣蜀绣、烹饪川菜、制作泡菜等巴蜀传统工艺,并参观传统工艺延伸的文化创意产品,据活动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主办方将搭建平台,帮助青年们将文创构想转化成实际产品并推向市场。

活动期间,青年们还走访了成都、德阳等地多个创业园区,并聆听了园区里来自台湾的创业青年们的分享,座谈会上,园区也向他们抛出橄榄枝,欢迎他们到当地进行文创产品的创业。“这里的创业机会和条件非常好,配套设施也很完善,回去后我们会评估本次考察结果,看是否有可合作的项目。”来自台湾从事文创产业的邱婉瑜说。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