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西部文创中心 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来源:成都市文广新局 2016年09月12日 15:00

金沙的太阳神鸟,使用了2000多年的都江堰、三国蜀道、杜甫草堂……成都,作为南丝绸之路的起点,一座有着4500年历史、2300年建城史的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昨日举行的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上,提出成都要传承和繁荣城市文化,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要增强文化自信,推动城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西部文创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提升与国家中心城市相适应的软实力。成都拥有“丝路文化”等众多文化名片。

1995年深秋,新津县宝墩古城遗址的黄土埂子被确认为成都平原史前古城址。2000年,古蜀开明王朝商业街船棺遗址被发现。2001年,成都金沙商周遗址横空出世,2007年4月,金沙遗址博物馆开馆。随着成都向文明起源的溯源探索,4500年的历史文化不断被发现和完善。秦灭蜀后,蜀郡太守李冰,筑造了都江堰,成都平原从此被称为“天府之国”。使用了2000多年的都江堰,至今仍然泽被成都。到了三国蜀汉时期,成都蜀锦制造业繁荣,蜀锦是蜀汉政权的重要财政收入,蜀汉王朝曾设锦官,建立锦官城,这一美称流传至今。历史上,成都不仅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地理源头,同时也是北方丝绸之路的“产品源头”。在整个南北丝路构架中,成都在很长时期充当了最重要的枢纽之一,为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成都的蜀锦、蜀布、枸酱、铁器经过两条丝绸之路行销遥远的大夏(今阿富汗)、掸国(今缅甸),乃至地中海流域。成都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拥有2300多年建城史,如今,成都拥有锦里、宽窄巷子等富有时代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以及九里堤、黄忠街等饱含文化记忆的街道名,华西坝等历史建筑群落,这些文化记忆,让成都市民“记得住乡愁”,焕发出文化自信;也让外来游客通过这些遗存,认识到成都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底蕴。成都文创产业繁荣文创园区不断涌现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杜甫学会副会长莫砺锋教授每次到成都,都要专门到杜甫草堂博物馆走一走,看一看。9月10日,他再次来到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这一次,他在草堂的回廊下、庭院间又有了新的发现,那就是精彩的杜诗书法木刻、石刻,他说,这令他想起北宋黄庭坚在四川黔州时,曾有人建议他将杜甫在四川的诗写出来,刻成碑,造一座大雅堂放置。

如今杜甫草堂将杜诗写成好的书法作品刻成碑,一般的游客,不管文化水平怎么样,在这里看看书法,读读诗,都是在接触传统文化。莫砺锋很高兴地说,成都草堂和一般的景点、遗址都不一样,这个遗址是有生命力的。成都人民是杜甫最好的知音。近年来,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的鼓励和培植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成都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为提升成都创意产业发展环境,从2014年开始,成都举办“成都创意设计周”活动,发动成都百家民间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创意聚集区、艺术机构在国庆黄金周活动期间,向市民和海内外游客免费或优惠开放,并在这些地方举行100场创意设计活动和论坛。本月16日-19日,“第七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简称“博博会”)在成都举办,这是一次高端、专业、科技、前瞻的盛会,将展示我国博物馆领域最新的成果,促进文博相关技术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古蜀文化遗址、“蜀道”将申遗下一步,成都将如何打造世界文化名城这座城市名片?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师江告诉成都晚报记者,全会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城市发展的目标,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世界文化名城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奋斗目标,响亮提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全面系统回答了我们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所能关注的顶层设计、实现路径和重点项目,充分体现了市委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习总书记讲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因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理念,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既体现了对成都历史文化名城的传承,又站在新的起点上提出了创新和发展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基本思想,更好地体现了继承性、区域特征,创造性和时代性,系统性和专业性。

师江表示,下一步市文广新局将围绕世界文化名城的建设、着力于打造西部文创中心和建设世界文明交流和多元文化交流中心,开展工作,抓好城市文脉,城市文化基因的梳理,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同时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和发展,使成都人民享受更丰富更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围绕文创中心的建设,加快文化产业的项目建设。记者昨日从会上获悉,成都注重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等历史古迹和东郊记忆等现代工业文明的保护,下一步,将推动古蜀文化遗址、“蜀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市规划局局长张瑛也表示,历史文化是城市永远搬不走的“不动产”,成都将高度重视城市街区和建筑打造,在规划建设中充分融入古蜀文化、水利文化、丝路文化、三国文化等传统文化元素。张瑛介绍,接下来,一方面市规划局将完成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标规划,另一方面还将积极规划加上一大批与现代文化相适应的城市基础设施,如“成都中心”、城市音乐厅等,建设一批承载文化记忆,富有时代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群落和文化景观。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