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元通:擦亮“清明会”金字招牌

来源:成都市文广新局 2018年12月18日 12:00

12月6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天府古镇旅游节活动在中国博物馆小镇——安仁古镇启动。成都向全球游客发出邀请——冬季到成都来感受天府之国的绿意花海,到天府古镇来感受蜀风雅韵,到天府绿道来体验别样精彩,到川西林盘来呼吸天府内涵,共同开启这个冬季绿色的成都温度。为此,本报推出“诚邀冬季到成都来看绿聚焦天府古镇旅游节助力‘三城三都’建设”系列策划。“明年将正式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份’亮相,该思考下如何在深度挖掘文化和创新方面有所突破。”虽然离2019年“清明会”还有些日子,但在崇州市元通镇,筹备活动已经被放在了议事日程。近年来,元通镇以文化为媒,恢复元通农耕时代的先农社稷祭祀,是挖掘和保存元通一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再现了元通先民敬天法地、耕读传家的农业精神,并让这种精神传承作为元通清明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通过历年积累,成为推动元通旅游发展的一个元素。千年古镇蝶变擦亮盛会文化招牌崇州元通清明春台会已有300余年历史,起源于清代康熙年间,为川西农耕文化代表活动之一。伴随着“清明会”这张文化招牌被擦亮,千年元通古镇迎来了蝶变新生。元通古镇是成都平原仅存的原生态古镇之一,素有“小成都”之称,古迹保存较为完好,是城市发展中为数不多完整保留下来的“天府记忆”。在经历了1600余年的风雨历程后,元通留下了诸多历史余韵,在麒麟街、双凤街、长寿街、半边街等老街上,古建筑保存较好,80多棵古树分布其中。元通清明会,起源于明清时期,虽然在活动内容上发生若干变化,但是民间游乐和备耕仍然是活动的主要内容。目前主要由赛神、游乐、备耕三大部分构成。赛神是由各大庙宇组织参与的城隍巡游,分为出驾、巡游、回驾三个部分。游乐,来自各地的专业戏班,在河坝和会馆搭建戏台,连台演出,演出多为宣扬和表现孝善和仁义等内容。此外,来自本土及外乡民间说唱艺术、舞龙、舞灯等民间传统舞蹈参与表演。备耕,则是准备农具以利春耕,是清明会的主题。清明会适逢春耕季节,各类手工艺人和商家提供成百上千种农具和作物。在此之外,除了备耕物资交流也是清明会重要内容,来自各地的土特产品汇聚,琳琅满目,以本地特色产品最为畅销,如竹箩、棕刷、川芎、清油、土陶用品、棕编等。天府文化孕育古镇保护与文化传承并行近年来,一些原有民间信仰活动,虽由新的活动形式所替代,但惩恶扬善、孝善仁爱、团结和谐主题始终贯穿体现在元通清明会之中。成都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崇州元通古镇“清明会”,具有着内容丰富人文内涵,“不同于其他的一般物资交流会,会期除有丰富的各类戏剧、民间艺术表演外,是川西百姓为表达内心美好向往而举行的一系列民间信仰活动,具有浓厚的历史研究价值。”记者认真梳理发现,清明会的系列活动,均传承与展示民间信仰活动,宣扬惩恶扬善、孝善仁爱、团结和谐、祈求平安,让百姓在活动中寓教于乐,心怀敬畏之心。不同姓氏、宗族的祭祖活动,优秀的家训家风得以传承延续,使当地民风淳化。对当代建设新农村,促进乡村振兴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会期的不间断举办,很大程度地保留了传统民间工艺和民俗文化的基本特色,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平台,特别是民间戏剧、戏曲的交流发展。一年一度的元通清明会,在移民文化交融和商贸交易大背景下,加深了文化的融合,促进了和谐,增强了团结。千年古镇擦亮文化名片,古镇保护与文化传承并行,在元通镇随处可见。近年来,元通镇先后收集整理历年活动文字、图像、影像资料,建立档案,保存保护历史资料。为使这一民俗活动更加健康有序发展,元通镇政府及崇州市文化部门投入资金数十万元,制订了切实可行的保护计划和措施。扶持和培育镇内及附近的传统表演艺术的传承人,培养年轻的熟悉办会策划和组织的个人和团体,恢复和丰富节会内容。对元通清明会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并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广泛传播。保护和发掘土特产品、名优小吃,使清明会有显著的地方色彩。积极争取将此项目申报列入上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使其更好受到国家法律和政策的保护。恢复扶持清明祭祖活动中对优良家风家训的传承和弘扬,进一步融入乡村振兴战略。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