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音乐人才:弥补短板才能走好

来源:文广新局 2016年09月23日 12:00

月14日,四川音乐学院的星海音乐厅内,歌声、琴声不断,十多位师生正在排练该校最新原创歌剧《薛涛》片段。在即将举行的2016年首届成都国际音乐诗歌季上,该剧将作为重要剧目亮相。作为该剧作曲,四川音乐学院院长林戈尔在排练现场充当起了“总指挥”,“这就是证明四川音乐人才实力的时候。” 川音现有在读学生约两万人,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高等音乐院校。仅川音一校便坐拥如此大量的人才储备,四川省音乐人才的发展之路走得好吗? 储备多“流失”也严重 据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文化产业战略研究中心今年7月出炉的报告显示,四川设有艺术类专业院校66所,再加上数量庞大的文艺团体等,仅成都一地汇集的音乐人才存量就达5万人左右。

林戈尔介绍,川音自1939年建校以来,培育了作曲家何训田、常苏民,音乐教育家郎毓秀、但昭义,钢琴家李云迪、陈萨,青年歌手李宇春、何洁、谭维维等,“可以说人才辈出。”但是,记者也注意到,虽然四川涌现出了一大批音乐人才,但愿意留在四川创业发展的人却十分有限。李宇春、张靓颖等知名歌手,通过选秀节目成长起来之后,基本都选择在北京发展。就连时下刚刚崭露头角的藏族歌手阿兰,也将创业首选地放在了北京。 产业链不完善 人才发展受阻 今年4月,省音协推出“唱响四川——百姓喜爱的歌曲”,其中《羌红》等51首歌曲获得了奖杯。然而,获奖之后,并无下文,歌曲也没有被推广传唱开来。这让《羌红》的词作者蒋开鲍有些遗憾。

“好的歌曲需要好的歌手来演绎,可有名气的歌手我根本付不起出场费。此外,在音乐网站上‘打榜’通常一个礼拜就需要十多万元,这也是作者个人难以承受的。”蒋开鲍说,在四川,找一个有实力去帮助推广的经纪公司都很难。 歌手阿香则告诉记者,入行以来,出了四张专辑、录过两次央视网络春晚都是自己掏腰包在运作,并没有经过专业打造。如今在上海发展的80后川籍歌手李林曾尝试过在成都发展,但苦于无人推介只能在酒吧演唱而远走他乡。“我现在在上海签了一家艺人经纪公司,不仅从个人形象、创作方面包装打造我,还提供了不少线下演出及线上推广的支持。”对此,省音协常务副主席、秘书长赵小毅认为,由于四川音乐产业上下游链条不完善,缺乏既懂得创作又了解市场运营的复合型人才,造成了留不住人才的窘况。“四川虽然在音乐人才培养上卓有成效,但原创音乐企业、音乐制作团队、知名音乐制作人、音乐发行和经纪人等相对缺乏,出自本土的知名音乐产品也非常少。”赵小毅说。

数管齐下 短板有望弥补 好消息是,情况正在改变。 今年,成都出台了《关于支持音乐产业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强调,政府将支持音乐人才和原创音乐在成都的发展。作为四川龙头音乐企业,咪咕音乐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扶持原创,孵化原创项目。据该项目负责人梁思透露,针对优秀的四川本土原创音乐人,咪咕将为其提供优质推广资源及资金扶持,并为原创音乐人提供作品出版发行、线下活动曝光机会。“咪咕在全国每年都有300场知名艺人巡演,我们会让扶持、挖掘的新人在这些演出中作为嘉宾亮相,提高其曝光度。”

据记者了解,还有一些企业也看准了四川未来的音乐产业发展潜力,其中,由张靓颖、王铮亮加盟的少城时代娱乐集团16日宣布将落户成都市锦江区,还将与成都市金牛区政府、华侨城集团共同打造凤凰山音乐主题公园。 作为高等院校,川音也将在近期对其人才培养规划进行调整升级。林戈尔透露,川音将依托正在兴建的成都城市音乐厅,打造“音乐一条街”,其中便包含为学生提供音乐创业场地和平台的“音乐蜂巢工坊”,此外,校内也新设立了“数字媒体音乐实验室”。“让音乐与科技、商业融合发展,加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为四川培养复合型音乐人才。”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