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津为明学校邀请知名高校与学子“面对面”

来源:成都新津为明学校 2019年04月30日 13:39
摘要:4月2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四川招生组组长、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黄建华来到成都新津为明学校,为该校高中生们举行专题讲座。他在讲座中结合多年从事高校招生工作的经验,指导同学们如何选择好大学、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

4月2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四川招生组组长、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黄建华来到成都新津为明学校,为该校高中生们举行专题讲座。他在讲座中结合多年从事高校招生工作的经验,指导同学们如何选择好大学、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

1.webp.jpg

讲座现场

黄教授在讲座中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中科大的创办历程和办学理念,并结合自己多年从事高校招生工作的经验,指导同学们如何判断一所大学是否适合自己、怎样选择一所好的大学。黄教授还通过介绍中科大培养的顶尖科学家、杰出校友的成长事例,和老一辈科学家严谨做科学研究、精益求精教书育人的故事,勉励同学们弘扬勤奋努力的传统学习风气,勇于创新,追求卓越,报效祖国。

2.webp.jpg

何刚校长给同学们讲述他曾经的学生在中科大的故事,为同学们树立榜样。

3.webp.jpg

黄建华教授勉励同学们努力奋斗、追求卓越。

4.webp.jpg

认真聆听讲座的同学们

5.webp.jpg

高一级部张涛主任鼓励同学们珍惜时光、做最好的自己。

合高大之力,育创新之才。本学期,为适应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该校加强了与大学教育的衔接,探索多样化合作机制,通过精心策划和准备,为同学们开展与一流高校面对面“联合培养”活动,先后已邀请了中国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等高校到校访问交流,今后还将邀请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到学校,与中学生、小学生面对面交流。此举不但让为明学子感受到前沿科学魅力,感知祖国科学事业发展成就,而且能培养同学们的科技创新精神和科学素质,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还使他们深入地了解知名高校的特色学科和优势专业等内容,为更好地规划同学们的学业和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6.webp.jpg

黄建华教授与何刚校长合影

中科大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1958年9月创建,首任校长由郭沫若兼任,并汇集了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贝时璋等一批国内最有声望的科学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大学之一,也是唯一参与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大学。

 

——延伸阅读——

成都新津为明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十大措施

何刚

1.构建多元课程

整合课程资源,实施多元课程,加强科学素养、人文精神、艺术修养、实验实践、创新体验、大学先修类课程。建立“基础通修+个性选修+特长精修+自主研修”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保证每个学生每周一节活动选修社团课、一节拓展阅读课、一节学术交流课。实施五个100工程,即阅读100部名著、听100堂学术报告、做100个实验、开展100堂实践体验活动课、欣赏100首(幅)名曲名画。

2.改革课堂模式

建立以思维为主线、问题为主轴的生本课堂,以“问题化、情景化、思维化、整体化”作为课堂的四根支柱,实施以深度学习和高阶思维为核心的课堂改革,实施发现式、探索式的学科教学,灵活运用“问题驱动”、“启发探究”的教学模式,突出“宽、厚、实、精”,注重培养学科兴趣、学科能力和学习精神。

3.实施训练转型

①全面推进训练模式转型,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②变“解题”为“解决问题”,积极推进研究性学习和综合项目学习;③切实落实“课后零书面作业”,让学生有更多时间阅读拓展、培特补弱。

4.强化学生德育

优化学生文化,从解决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入手,建立“向上、向学、向前”的学生文化。树立学习的理想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不懈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不怕挫折、接受失败、敢冒风险的科学品质,培养学生执著、严谨的学风和善于协作的治学品质。

5.实施“双翼工程”

科学与人文是人才腾飞的的双翅,学校要为学生未来腾飞打下坚实的科学和人文基础。为此,学校制订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标准,通过成立学生科学院和学生人文学院两大职能管理机构来具体实施,并在全国聘请专家和教授到学校给学生开设人文与科学讲座,同时实施学生院士制。力争走出一条今日为明小院士,明日共和国大院士的成才之路。

6.坚持个性教育

学校对列入培养对象的拔尖学生进行个性分析,制订每个学生的发展方案。实施“三师共育”,给每个目标学生配备学术导师、学业导师和生涯导师。通过实施学术导师制,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学科研究和创新实践活动。同时,建立每期对每个目标学生的发展过程诊断、评价机制,确保每个学生实现全程全优发展。

7.加强特长教育

①实施全体教师“一岗双责制”(教学责和特长责);②实施学生“特长证书制”;③实施目标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训练体系、管理体系、合作体系等六位一体的特长教育体系。

8.培养综合素质

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和“学、思、用、创”的学习模式;②对学生进行严谨、细致、入静等学习品质的系列系统训练;③全面推进“海量阅读”和“深度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④全面提升交流课效率,落实“1423”学习模式,即每周四节交流课,每周两个话题,每个话题分两次和两个层级进行,第一次分小组人人发表意见,第二次各小组代表面向全班汇报本小组主要观点,每个话题全班评一个优秀小组,一个创新思维奖,每个组评一个“口才”奖;⑤落实学生每期三大社会实践项目,每个学生参加一个学生学院,参评院士,参与院士论坛;⑥落实拔尖学生的文章发表、科技创新、艺体特长、学科竞赛、专利申报等基础培养工作。

9.加强设施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发展学生特长,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物质支撑。学校将投资800万加强八大设施建设:①建立创客中心,成立专利指导站;②建立科研农场;③建立人文实验室;④建立高尔夫训练场;⑤建设恒温游泳馆;⑥升级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实验室;⑦全面装备图书资料与阅读中心;⑧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将学校建成“学生学习中心”。

10.实施开放办学

建立中学、大学、科研院所三位一体的培养机制。①从著名高校和优秀高中引进高素质的人才,整体提升学校教师水平;②给每个学科引进一名全国顶级名师开办名师工作坊,引领学校学科建设;③深化与全国五大学科竞赛顶级名校的合作,实施顶级竞赛人才联合培养工程;④深化与大学、科研院所的合作,包括合作建立实验室、合作开设课程、合办开办一体化创新实验班,大学教师、专家院士作学术报告、担任学生学术导师,为明学生走进大学参加学科冬(夏)令营、与大学导师一起做实验做课题研究。

时代赋予了我们伟大的使命,我们只能奋力前行。我们坚信,通过大学与中学不懈的努力,我们一定会培养出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为把中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