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区:“两主一参”释放新建校办学活力

来源:四川教育在线 2020年11月19日 13:55
摘要:针对新建学校在编制配备、队伍建设、资源配置等方面面临的一些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通过政府放权、多方参与、自主办学等现代教育治理方式,扎实开展“政府主导、国企参与、学校自主”(简称“两主一参”)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有效助推了区域内新建学校的良性发展。

针对新建学校在编制配备、队伍建设、资源配置等方面面临的一些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通过政府放权、多方参与、自主办学等现代教育治理方式,扎实开展“政府主导、国企参与、学校自主”(简称“两主一参”)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有效助推了区域内新建学校的良性发展。

新建学校在编制配备、队伍建设、资源配置等方面普遍面临一些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应如何激发新建学校办学活力、提升办学质量?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以基础教育“管办评”综合改革试点为引领,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通过政府放权、多方参与、自主办学等现代教育治理方式,扎实开展“政府主导、国企参与、学校自主”(简称“两主一参”)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有效助推了区域内新建学校的良性发展。

一、政府主导:服务新建学校关键需求

针对新建学校启动时的关键需求,双流区从政府层面出发,在保障学校公办性质的前提下,通过编制整合、聚合领办、合作共建等途径,解决新建学校在机构设立、品质保障、资源积累等方面可能遇到的棘手问题。

1. 创新机构编制保障方式

针对编制紧张的问题,双流区通过将成人教育学校等多个法人单位归口设置、增设区教育局直属单位的下属学校等方式,统筹调剂全区教育事业机构编制数量,为新建中小学提供有效的法人资格。在急剧增长的学位需求下,为新建校解决了“上户难”问题。

2. 丰富品牌领办模式

为拓宽优质资源的辐射范围,双流区在传统的“一对一”名校领办模式外,拓展出“多对一”聚合式对口领办和“一对一”教科院领办等模式。通过联合构建系统、特色的课程体系,新建校与领办学校在教学管理、教育质量、科研创新等方面实现同步同质发展,专家办学效应凸显。

例如: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实验学校采取“多对一”聚合式对口领办模式,其初中部由双流棠湖中学领办,小学部由双流区实验小学领办。双流区怡心第二实验学校由成都市双流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领办,学校加挂成都市双流区教科院附属学校的牌子。多样化的领办模式推进了区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有效解决了因划片范围调整带来的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家长对试点学校满意度均达90%以上。

3. 完善校地合作共建机制

为更好地提供新建学校快速发展所需的专业支持和实体资源,双流区积极推进校地共建高校附属学校,依托区内高校资源,构建品牌共用、设施共享、课程共建、项目共研的“四共”合作渠道,打造环高校基础教育发展生态圈。目前,区内已有四川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共建附属学校2所。

依托高校学术资源,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实验学校每学期开展“探访高校,沐浴科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参观高校图书馆、大气观测站、机器人实验室等;开设学术科技类、文艺体育类、人文社会类、志愿公益类等近60个学生社团,以及开发各类特色课程。同时,为提升中小学教师教学水平及教育科研能力,高校层面定期组织“高校教师进中小学”专题讲座,并与中小学联合成立专项课题研究小组,针对基础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

二、国企参与:减轻新建学校办学负担

为减轻新建学校办学负担,区属国有公司(即区属教育投资公司)与区教育局签订合作协议,负责学校人、财、物等资源的系统配置,创造条件让校长专心治校、教师潜心育人。

1. 学校建设运维系统化

双流区新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由国有公司承担,保障学校按期投入使用。公司实施专业化管理,定期维护校舍内各类设施设备,并结合国家、省、市标准和办学需求,不定期优化提升学校办学条件,为学校基础设施管理“减负”。

2. 教师劳资管理体系化

区内新建学校面向社会公开自主招聘教师。教师与国有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确立劳动关系,国有公司按正式员工身份对教师进行人事管理。教师与学校签订聘用合同确立岗位聘用关系,学校依据教师职业身份进行岗位管理。以上两重系统共同建立起教师引育、激励、考评、退出机制。目前5所试点学校共招聘教师265名,辞退2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专业化队伍管理机制初步形成。

3. 社会支持方式专业化

根据学校发展需求,结合办学绩效及评估结果,国有公司通过专业化投融资渠道,对整体发展及改革成果较好的学校提供外部支持。在区教育局预算的基本运行经费基础上,国有公司每年预计增加10%左右社会性资金,用于激励学校实现更优发展。同时,国有公司积极争取各类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支持学校改革发展,通过引进、培育、合作、试点等资源配置渠道,以项目化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借力高校、科研机构为学校开展多样化课程提供专业支持。

三、学校自主:激活新建学校内生动能

为进一步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双流区在优化内部管理、提升队伍素质、释放发展活力等方面赋予学校更大的施展空间。

1.“三自主”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借鉴人员自聘、管理自主、经费包干的“两自一包”市级改革经验,双流区也探索了一条经费“自主管”、教师“自主用”、规则“自主定”的新建学校发展之路。区级层面按同类型、同层次公办学校标准编制新建试点学校基本运行经费预算,以年度为单位打包划拨到校,实现经费“自主管”。学校在相关部门动态核定的校聘教师控制数内,依法招聘和管理教师,实现教师“自主用”。学校根据办学章程行使自身发展规划、教学组织管理、课程设置开发、内部机构设置、干部教师选拔聘任、教职工薪酬分配等办学自主权,实现规则“自主定”。

2.“教辅一体”用活薪酬分配制度

新建学校取消教辅岗位类别设置,除厨师、安保、保洁等工勤人员外,其余教职工进行统一的绩效管理。传统教辅工作在进行量化和项目化后,计入教师日常工作量。以上做法有效破解了传统公立学校教、辅岗位对立的态势和薪酬分配的矛盾,并有效缓解了新建学校人员配置的实际困境。如四川省双流中学万科实验学校30%以上教师在完成日常教学工作外,还承担起学籍管理、编辑文印、安全后勤等教学辅助类工作。

3.“梯队管理”选好留住优秀师资

一所学校要想有持续的发展,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重中之重。新建学校组织专家组面向全国重点高校及地区招聘优秀毕业生和在职教师,对招聘教师进行“梯队管理”,做到人尽其才。对于一般拟聘教师,学校给予一年试聘期,考评达标后正式聘用;对于拟聘教师中专业能力突出者,直接予以正式聘用;对于确实具有高尚教育情怀和专业发展造诣的人才,经学校推荐和考核评审,在全区教育系统进行动态调剂,纳入事业编制,并作为校级后备干部重点培养。

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国有公司确保新建学校教师在福利待遇、专业发展、评优晋级等方面享有合法权益。新建学校在教师的职称评审、评优选先等方面与区域内同层次学校拥有同等权利。根据教师的业绩和潜力实行“长短合同制”和依法退出机制,通过绩效考核,优绩优酬,优胜劣汰。目前,双流区新建试点学校招聘教师中研究生比例达30%以上,教师学年内参加赛课等活动获奖比例近50%,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

四、多维评价:促进新建学校内涵发展

为促进新建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实现内涵发展,双流区采取了“政府督导、第三方评估、国有公司考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一是政府督导。双流区政府教育督导机构依法组织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学生管理情况、教师聘任管理情况等事项进行督导。区政府发布教育督导报告,向区教育局、国有公司提供督导结论。区教育局将新建学校纳入全区同层次学校统一考评,考评结果作为评价校长履职情况和评定学校办学绩效的重要依据。

二是第三方评估。除执行完善的教育督导评估外,区教育局、国有公司还会委托具备资质的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对学校办学绩效进行专项评估,为区域教育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研究视角。针对督导评价和第三方评估所形成的报告和结论,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甄别和研究,合理确定相关结论与评估事项的关联性和指向性。

三是国有公司考评。国有公司依据区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区教育局及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形成的评估结果,结合新建学校办学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科学确定考评结论。该结果作为调整学校运行经费上浮比例的依据,旨在进一步激发学校自主办学的积极性,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樊明建 邱刚田 赵剑云)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