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附小江安河分校做冰皮月饼 展示“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课堂设计

来源: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江安河分校 2021年10月18日 10:47
摘要:近日,主题为“基于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设计的劳动课教学案例”的劳动教育教研活动通过网络教研的方式举行,来自四川省各个市(区)的劳动教研员和教师共计6000余人参加。

近日,主题为“基于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设计的劳动课教学案例”的劳动教育教研活动通过网络教研的方式举行,来自四川省各个市(区)的劳动教研员和教师共计6000余人参加。

参会教师观看了由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江安河分校(以下简称:川大附小江安河分校)郭志敏老师执教的课例《小月饼大团圆——冰皮月饼的制作》。

一段时期以来,劳动教育的主体和形式比较单薄、单一,迫切需要完善家校社密切合作,构建各方联动的劳动教育育人格局,共同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形成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价值导向。

郭志敏老师执教的这堂课例将“课前”“课中”和“课后”融汇到学习的全过程,不仅突破了40分钟劳动课的时空局限性,又进行了“家-校-社”劳动教育多元途径的探索与实践。

“课前”。郭老师请家长拍摄了微课视频,指导孩子在课前完成月饼皮和馅料的制作,让孩子感受到与家人一起劳动的美好,同时积累制作月饼皮和馅料的劳动经验,感受到劳动的不易。

“课中”。劳动准备环节,洗手、戴帽子、穿围裙,戴袖套手套,清点桌上的材料和工具,每一项准备都在培养孩子讲卫生、做事有序的劳动习惯。

榜样示范环节,通过观看学生家长制作的讲解视频,让孩子明确“冰皮月饼”的制作程序,通过学生边学边做,强化操作的规范意识,凸显在做中学,知行合一。

协作劳动环节,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孩子们协作劳动的能力,引导孩子规范有序地制作月饼,合理分配劳动工具和材料。

成果展评环节,在自评互评中展示劳动成果,注重过程体验,以反思促改进,内化劳动价值观,促进孩子劳动素养的提升。

“课后”。安排有延续性、创造性的课后劳动作业,引导孩子制作创意月饼,体验创造的乐趣,让孩子感受到劳动能创造生活的美好。

同时通过“写一句感恩的话,送给你最尊敬的劳动者”这项劳动作业,让劳动教育融入到孩子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去,让孩子体悟到劳动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纽带,以自己的劳动成果向普通劳动者致敬。

观课结束后,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江安河分校德育主任曹晓婧老师代表磨课团队进行了《构建丰富、立体、多元的劳动教育情境》的主题分享,从“背景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环节”“教学特色与不足”六大板块阐述基于“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分析。

劳动课虽然只有短短的40分钟,但基于劳动教育的实践性,要让劳动教育融入到真实的日常生活中去,所以磨课团队将40分钟的劳动课延伸到了课前和课后,在孩子们充分动手实践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劳有所感,劳有所悟,内化劳动价值观,促进孩子劳动素养的提升。“课前”“课中”“课后”的融汇也为家校社协同实施劳动教育构建起丰富、立体、多元的劳动教育情境。

武侯区劳动教育教研员王艺蓉老师做了《以<小月饼大团圆>课例探索劳动教育课堂范式》的专题讲座。

王老师从“为什么设计”“设计什么”“如何设计”三个方面阐释“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设计的课堂范式。以“课程性质与特点”“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深入浅出地说明劳动课一体化设计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体化设计的“主题任务”“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四大板块内容,特别强调了教学活动应以师生的教学活动为主线,“备”在课前、“学”在课中、“用”在课后。

最后,王老师结合本节课例实际,指出个体劳动与合作劳动的不同,指明老师在引领学生进行合作劳动的时候,要注意技能操作的规范化、流程化,还要注重劳动技能的拓展运用。

四川省劳动教育教研员朱雪林老师从“如何确定主题任务”和“如何确定教学目标”两个方面对本课教研活动做了总结指导。朱老师指出,要凸显劳动教育的实践性和社会性,还要在当前“双减”教育背景下,通过课堂结构改造,让课堂更高效;老师们需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设计好课堂评价,明确课前、课中和课后每个阶段的主题分别是什么;各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开发课程,并基于劳动教育的特性,让劳动课程和生活紧密相关。

探索劳动课堂教育范式,让课前准备和课中实践、课后拓展一体化,发挥学校作为劳动教育主阵地的引领作用,是每一位劳动教育者努力的目标。此次教研活动不仅呈现了优秀的劳动教育课例,更给各学校推动劳动教育提供了学习和实践的方向。(赖波)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