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自然之美,成都市实验小学学子为大自然“做笔记”

来源:成都市实验小学 2022年04月15日 09:58
摘要:近日,成都市实验小学科学组的老师带着该校学子用一种很“燃”的方式走进它——为大自然做笔记。

人们时常惊艳于自然之美,却难以言表。近日,成都市实验小学科学组的老师带着该校学子用一种很“燃”的方式走进它——为大自然做笔记。

“小空间 大作为”的N种尝试

科学源于自然,科学课堂上需要孩子们对自然开展认识、观察和探究活动。校园空间的压缩已经无法满足孩子们在实验室上科学课的需求,再加上疫情原因,孩子们生活与学习的有效空间更是变得有限。怎样才能把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让他们能继续进行科学观察,持续保持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呢?

在成都市实验小学“小空间 大作为”的空间发掘利用理念引导下,在科学组老师们不断地学习思考与智慧碰撞中,“自然笔记”实践活动项目成为了破局点——校园即自然,自然即课堂。这既能很好地契合现阶段孩子们学习的兴趣点,又能在安全真实的环境中通过项目实施锻炼发展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科学素养培植的核心定义

自然笔记的概念来自20世纪初,美国著名自然观察家、艺术家、教育家克莱尔·沃克·莱斯利的《笔记大自然》一书。自然笔记是指通过观察,用简单的图文随笔形式对大自然认知、体会的一种记录。书中强调“观察”是自然笔记的核心,这与科学课程对观察的看重不谋而合,因此,成都市实验小学科学组决定尝试引入自然笔记,利用有趣的自然现象充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不仅仅侧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对于科学素养的培养更为重视。“双减”之后则需要将新课标的这一理念通过教师的思考与行动落到实处。

在艺术与文学之间定位“科学”的内涵

确定了“自然笔记”项目后,成都市实验小学科学组老师们认真选题,精心备课,带领孩子们在大自然中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形式的观察和记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是孩子还是老师,都遇到了不少问题。于是师生一道共创共研,且行且探究,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

“双减”下,孩子们回归生活的科学表达

成都市实验小学的春天,三角梅已将枝头点亮,大榕树下的绣球正打着苞,蜜蜂在花间忙碌,鸟儿已将泛红的樱桃品尝。

通过自然笔记的实践活动,孩子们的观察、思考、记录和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在记录大自然的过程中,开始自主思考与感悟,形成尊重、热爱大自然的良好品质,在学得科学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科学素养。

自然而“燃”

人是自然的生物,孩子是自然的孩子。有关身边的自然万物,孩子们总能从他们独特的视角,看到很多的问题。科学有然,艺术很燃,当科学撞上艺术,自然而“燃”!(赖波 通讯员 罗琳杰)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