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到3.0,成都蒙彼利埃小学的教育理念只有8个字

来源:成都蒙彼利埃小学 2022年05月07日 11:21
摘要:成都蒙彼利埃小学自建校起就一直坚守“以人为本,面向未来”的办学及育人初心,外优校舍环境,内强课程设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关照学生个性生命;联动外部资源,载以丰富活动等静心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系列教育教学活动,走出了一条属于蒙小独特的办学之路。

成都蒙彼利埃小学自建校起就一直坚守“以人为本,面向未来”的办学及育人初心,外优校舍环境,内强课程设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关照学生个性生命;联动外部资源,载以丰富活动等静心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系列教育教学活动,走出了一条属于蒙小独特的办学之路。办学理念三个版本的迭代,更是体现了学校办学的精进追求,更加明确指向了在时代背景下的大教育观与育人观。独特的办学理念已成为了学校办学的鲜明灯塔,指引学校不偏不倚地走在与时俱进的育人之路上,影响着每一个蒙小人的成长规划,自然也成就着每一个蒙小人独特的人文精神长相。

1.0为每个孩子最大可能的发展负责

学校建校之际,芶鹏校长就确立了“为每个孩子最大可能的发展负责”的办学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终生发展、个性发展的培养。由此办学理念可见,“以人为本”是学校血脉里的基因,学生的发展是学校办学的终极目标,也是学校办学的初心所在。关注学生的最大可能发展,关注学生个体的个性最大可能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个性最大可能的发展,关照学生整体,更关照个性,这就是对因材施教理念最好的诠释。

同时每一个学生对于学校教育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理念也指导着老师们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心怀每一个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秉承“为每个孩子最大可能的发展负责”的办学理念,经过7年的孜孜以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成长中已经陆续崭露头角,学生的个性化最大发展已经成为了学校向外彰显的一张鲜活名片:视野开阔、灵动个性、特长突出。

2.0蒙以养正、比肩国际、利及师生、爱满校园

在办学中,蒙小基于两个维度解读学校“以文化人”的文化内涵,一是坚定中华传统文化根基作用,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本质性内涵。立足中华文化,以中华经典文化作为化人的核心内容。二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桥梁,引导师生进行跨文化交流,由此形成国际文化视野,提升国际竞争力。基于这样的文化理解,学校办学需要有更为丰富的内涵与更强大的张力,于是2021年学校将学校校名“蒙彼利埃”高度融合在学校既有文化理念和办学内涵中,办学理念2.0版也应运而生:蒙以养正、比肩国际、利及师生、爱满校园。奠稳做人之根本,胸怀国家大义;顺应时代之潮流,放眼世界共建;追求教师与学生的同步成长,让校园成为人的乐园,成人之美、美美与共。2.0版的办学理念契合学校校名,构思奇巧且通俗易懂,很快成为了学校思想的脉动主旋律。

3.0 蒙正 比时 利学 及埃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内涵核心表达,更是办学的主脉动,不仅内涵要有张力,表达还需有力度,更具有精神文化的内力。于是乎经过字字斟酌考究,再度凝练后迎来办学理念3.0版:蒙正 比时 利学 及埃。短短8个字更加凝练了学校办学的追求,同时更强调了办学过程中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每一个微乎其微的行为,正所谓教育并不是非要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润物于无形,化人于无声,这也正是教育的真谛所在。

蒙正

我国现行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在古代称为蒙学。“蒙”的篆体字,由“艸”“冡”两部分组成。冡者,覆也,下为“豕”字,象征孩子充满动力,但是需要引导;上有一个一横再加一盖,是为两层阻碍。古人认为,人处于儿童时期,就像一张等待书写的白纸,既存在着认知上的障碍,有充满生命活力和可塑空间,因而需要教育来引导,而引导的方向则是“蒙以养正”,即在儿童阶段一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使儿童有正确的发展之路。

而“蒙”字本身又是《易经》的卦名,即“蒙卦”,义为蒙昧,用在人事方面,就代表童蒙。“蒙”卦的卦辞是:“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就是说,老师与学生要心志相应,如果志不能应,此时若勉强教授,惟恐渎乱学童,所以不如不教。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就是这样的方法。“蒙”卦的彖辞则是:“蒙以养正,圣功也。”伸展开来说,就是人在童蒙时期,一片天真,未染恶习气,由有刚中之德的老师来发蒙,教他学为圣人,实最幸运。而学为圣人的入手工夫就在一个“正”字,无论身心言语,都要正而无邪,如此慢慢培养,就具备了学“圣”的基础,然后可建“圣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及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时,也引用了:“蒙以养正,圣功也。”对于童蒙内心固有的淳朴心性,予以正确启蒙,培养其走上正道,这是神圣而重要的事业。儿童的心性如一面明镜,纯净无垢;儿童的心智却是蒙昧懵懂,一片混沌。这一时期的启蒙和养成的习惯就像人的天性一样,在后期难以被动摇。“蒙以养正”正是传统蒙学的基本精神,与之相同趣味的就是《三字经》开篇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只有以良好的教育才能促进儿童有“正”的根基。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古代蒙以养正的教育思想逐渐被简称为“蒙正”。

为学生开启“正”之“蒙”,是为蒙彼利埃小学之责任也。

比时

所谓“比”,甲骨文字形似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说:“二人为从,反从为比。”即两人背靠背比较高低。“比”字升华出来的“比较”是一种具有促进认识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对于认识事物来讲,是从外部方面进行的,是以一个具体事物为参照物,通过比较提高我们对要认识的事物的本质。

从学校办学和对教育文化追求上讲,,运用“比”有三个目的,一是有一个认定的向内的本质性事物或结论性认知,前面从小学阶段的教育本质上,认定了小学是一种奠基性教育,其奠基的核心就是“正”,因此,学校认定的“蒙正”是为结论性认知;二是选定一个可比的具体事物或结论性认知,既然认定小学教育的本质就是蒙正,那么,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精神,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传统的教育思想必须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因此,学校选定作“比”的就是符合当代特征的教育哲学和教育的时代精神,这就是“时”。时者,时代、时下、合时、当时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哲学的基本原来,因而,以“时”为“比”是准确、正确、精确的认识论,是学校审视教育问题的正确方式。三是“比”之目的,人向背而比,比的是身高,那么学校以“蒙正”来“比时”,目的又是什么呢?

显然,是以小学教育要提供准确的教育来比较时代教育对小学教育的要求,比较当下党和国家对小学教育的要求,比较国际教育在小学教育方面的先进经验,目的是求得蒙小本身在继承传统蒙正教育思想的态势,结合时代教育特征和国家视野,凝练学校的教育追求和价值取向。

利学

新课程改革以来,以学生为中心成为教育界的普遍共识,蒙小更是践行学生中心和学习者中心的理念,强调一切教育的基础和逻辑起点都是学生,教育教学是学生主动成长、主动发展、主动学习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校课程、教师教学都要以便于学生学习和发展为前提条件,开发学习时空,促进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方式介入学校教育之中,因此,“利学”成为蒙小的一个关键性标志。

所谓“利”,《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利铦也”,即锋利的意思,引申为便利,即“使……有利”,而“学”即学生学习,联合起来就是“使学生学习有利”。“利学”昭示了蒙小把学生放在首位,这是办学之初蒙小秉持的“为每个孩子最大可能的发展负责”的办学思路的高度概括,它倡导,学校课程要充分依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蒙小教师要心中装着学生,蒙小课堂要充分让每一个生命有绽放精彩的机会。

同时,“利学”倡导学校要看到每一位教师,要促进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因为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因此学校在为学生创造“利学”条件的同时,更应该为教师的成长营造“学”的氛围,创造“学”的条件,配置“学”的课程,建构“学”的机制。让教师和学生的学同时发生,共学共长共享。

及埃

《说文解字》有:“及,逮也。”,即“追赶上、抓住”的意思,这个解释,把“及”描述成为两个方面:过程,即追赶;结果,即“抓住”,“及”进一步引申为“达到”。因此,“及”彰显的是一种过程并且有结果。

“埃”本义为尘埃,即微小的颗粒,引申为非法定的微小长度计量单位,即“一百亿分之一米”为1埃,可见,小得不能再小了。往往是被忽略的细微末节。“及埃”相合,就是程度的最小化,与便学相统一,意为蒙小追求使学生学习有利的程度,达到最小化、细节化,最好能够抵达最后一埃。

教育给予人的发展,特别是结合“蒙正”之责任来说,关注学生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引导、陪伴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颗乃至每一颗小扣子,走好成长的每一小步都是多么的重要。作为学校,蒙小人必须要有这样精益求精的精神,追求细节完美的行动。

“蒙正 比时 利学 及埃”教育追求的整体内涵

坚定中国传统文化根基,将为学生未来幸福奠基落实为蒙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凝练。以“蒙正”彰显蒙小纯真的中华优秀文化承续的特质。

坚持与时俱进、国际视野,拓宽办学思路、办学视野,彰显时代特征,以国家政策和国际视野作为教育的丰富内涵,促进蒙小教育现代化内涵适度超前特质。

坚持学生为本、生命科学,集纳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社区、学校、家庭、教师等教育资源并形成教育合力,促进蒙小人文关怀、细节关怀的充足与饱满。

综上所述,“蒙正 比时 利学 及埃”教育追求的整体内涵:从培养未来中国公民的角度去思考、实践、定位,以学生培养目标为核心,不断探索更加符合学生发展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从交流互访到课程开发,从相互学习到相互理解再到相互融合,任何一个教育行为,任何一项举措都从关照学生的生命成长出发,遵循生命的发展特征,遵循人的发展特征,遵循中国学生的发展特征,努力让每一个蒙娃成长为具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科学素养、人文精神”的未来中国公民,努力让学校真正成为师生幸福成长的家园和乐园。(江蕾 通讯员 吴昕竹)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