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实小参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减”背景下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来源:成都市实验小学 2022年05月16日 09:54
摘要:5月11日,以“数据驱动教育创新 多维提升育人质量”为主题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减”背景下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成都市青羊区顺利召开。

5月11日,以“数据驱动教育创新 多维提升育人质量”为主题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减”背景下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成都市青羊区顺利召开。

本次研讨活动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开展,并通过教研网、成都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平台“师培通”进行直播。

Part1

成渝双城视域下的“双减”

教育变革的第N种做法

5月11日上午,主会场活动在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顺利进行。

市局期待 青羊担当

成都市委教育工委委员、成都市人民政府总督学石斌说:“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双减’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价值和归宿。期待莅临本次活动的同仁们、朋友们能够积极学习借鉴相互的优秀经验,因地制宜,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努力实现三位一体育人新格局,为全面提升成都市整体教育质量做出努力和贡献。”

成都市青羊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冉洁莹表示,坚持不懈的教育改革创新基因,助推了青羊教育高质量发展,也为“双减双增 多维育人”提供了沃土。希望通过本次活动的举办,进一步加强探讨碰撞、切磋交流,借力更多专家学者的智慧,协力探索深入推进“双减”新经验,共谋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打造教育高水平协同发展新样板,在不断推进成渝地区教育改革发展之路上,努力为孩子们的幸福人生添彩奠基。

主旨报告 聚焦“双减”

本次会议发布了三个主报告: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罗清红关于成都市整体推进“双减”工作的思考与行动的报告,他表示“双减”工作吹响了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的号角,缓解了家长的焦虑情绪;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蔡其勇关于“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助力‘双减’提质增效”的主题报告,他表示成渝两地围绕共同的“双减”话题,充分挖掘与利用各自的优势与特长,把“双减”工作做出了不同的特色与亮点;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李铁安关于“为学生提供高品质学习生活——‘双减’背景下的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主题报告,为“双减”提质增效提供了更丰富的路径思考。

区域学校 多维实践

成渝两地在落实“双减”工作中最具代表性的区级教研与教师发展部门分别以分报告的形式进行了交流。成都市青羊区教科院院长邵开泽分享了“以终为始 四维提质——全力构建双减背景下基础教育高质量育人专业支撑体系”的报告;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宋文君交流了“基于教研‘三育人’的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区域实践”;重庆市巴蜀小学副校长郭娅娟分享了“‘双减’改革落地见效的系统思考”;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校长易永伦在分报告“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学习效能”中以作业统筹作为“双减”工作的切口,介绍了该校的具体做法;重庆南开两江中学副校长李南兰在分报告“有效评价构建成长型思维”中从学业评价的视角,介绍了该校的思考与实践。

成都市实验小学:

用全域质保的整体思维

架构课后服务的“质保中心”

成都市实验小学校长李蓓作为报告人之一,以“为了学生的无限可能——成都市实验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全域质保的思考与实践”为主题,着重介绍了该校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具体做法。

李蓓校长谈到,“双减”落地,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关注学生健康生长与生命成长,重建教育生态圈与学生成长圈,以“作业”、“校外培训”为小切口,撬动教育整体变革,重视教育规律,回归教育初心,五育并举、五育融通、五育共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结合实际,成都市实验小学在思考如何为家长解决“三点半”难题,做优教育最后一公里时,落点于切实督促学生更好地在校内完成作业,并提供多元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成都市实验小学特推出课后延时服务甚至周末拓展服务,最大限度用好课后两小时,实施高品质周末兴趣拓展,以满足学生全面且充分发展,并从顶层规划、管理赋能、课程设置、过程保障,结果反馈等全域进行考虑与实施。

因此,成都市实验小学增设一个专门机构“课后服务质保中心”,由专人负责全面推进;推出一套课后服务“实施方案”,从育人角度顶层思考与理性规划中心;探索全域质保,推行三大保质行动,在实践中修改完善动态调整。课后服务质保中心通过对其本质的深入思考与认识后从管理层面、实施层面与评价层面加以系统的构架与推动,以学生为主体,为了学生的无限可能,用好两小时,做好真正的延时服务,让每一分钟都有质量,让每一个师生都获得发展。

Part2

成渝双城视域下的“实战”

课堂教学的无限极突破

5月11日下午,在成都市实验小学进行了本次论坛分会场研讨活动。该场分论坛由成都市实验小学校长李蓓主持。来自重庆市巴蜀小学与成都市实验小学的两位教师分别进行了教学现场课展示,并由现场专家进行了点评与指导。

李蓓校长首先代表本次论坛的主办方、协办方以及成都市实验小学全体师生,欢迎现场参会的专家与成渝两地的老师,也特别欢迎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参与本次分会场活动的朋友们。李蓓校长希望能通过深入一线课堂的活动,从课堂改革去回应“双减”及刚刚颁发的2022年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一条线段HOLD住课堂

且看巴蜀小学数学团队的“概念”建构

周智雄老师与成都市实验小学三年级一班的小朋友们共同呈现了一堂令人回味、共生共创的数学课。成都市实验小学的孩子们用数学的眼光,在周老师寻找的生活素材中,认识了新朋友“小数”,共同确定了要研究的目标。通过学生自由探索“元角分”三者关系,找到了“小数,整数,分数”三者之间的联系。孩子们在课堂上利用实物人民币及长方体图形开展创造,思维火花闪现,通过多种形式与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如何表示0.1这个分数单位,并以此推动学生对分数知识的广泛感受与深入思考。周老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始终关注并关照到每一位孩子,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在这节课中,周老师对于“学教小助手”学习资源平台的使用也娴熟得当,展现了学科与技术的有效融合。

数据支撑的单元导入

且看成都实小语文团队的结构化研究

成都市实验小学张兰老师和二年级七班的孩子们一起呈现了一节单元结构化教学的导入课,教学内容为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张老师精心设计课前预习单,精准掌握学情,以预习单呈现的特点为起点,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突破识字重难点;引导学生在自由读,对比读,想象读,配乐读中感受文字的魅力,触发思维的机关,探秘单元主题。大单元的视野,结构化的设计,生活化的引导,波纹式的生成,让师生在课堂上协奏出美妙的大自然之歌。

课堂之下的极度解读

行动背后有思想的脚手架

课后,两位授课教师分别从数学与语文学科的角度出发,结合各自对课程与课堂改革背景及现状的理解与分析进行了说课。

周智雄老师谈到,在设计本堂课时,他有意突破一些思维上的局限,打破常规教学设计,通过本节课孩子们的表现反馈来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度很高,重难点的突破也十分到位。

张兰老师则结合“双减”之下对课堂教学“提质减负”的要求,以及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低段大单元结构化教学实践教学探索,总结出了成都市实验小学语文教研组的几点思考。首先,直面“双减”,开展单元结构化教学,探索未来学习;其次,研读教材,尊重学生学习规律和学情,确定单元目标;然后,探究主题,帮助学生勾勒学习地图,促进自主学习;此外,还应提高站位,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实现品质育人目标。

现场专家的及时点拨

课改十字路口的方向性

成都市教科院幼小教育研究所所长、成都市小学数学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成都市学科带头人张碧荣谈到一个关键词“思维”,即以多样的形式,全面而深刻地建立概念。从“四基”到“四能”,通过试错、追问、应变、概括等理解小数的内涵。孩子经历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批判性思维,让知识“长出来”。

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成都市教科院教育信息资源数据中心主任、语文和书法教研员罗良建谈到三个关键词字——“合”、“行”、“biàn”。合,一是整合,整合内容;二是综合,主题探究。行,一是hang,名词,表示在“双减”的十字路口;二是xing,教育是做的哲学,“双减”在行动。bian,一是辨识,提取信息;二是辩论,思辨思维;三是辫子,大单元结构化。

教育一头连着每个家庭的幸福,一头连着城市未来的发展。教育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与未来,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也决定着城市发展的节奏与步伐。本次成渝双城经济圈“双减”背景下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的圆满召开,必将进一步聚合增强成渝两地教育发展动力,不断提升协同发展水平,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为助力唱好“双城记”贡献智慧和力量!(赖波 通讯员 蔡军 罗琳杰)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