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新课堂,新华路小学教师共读新课标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开创了新起点、新路径、新征程。为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学科教学方向,成都市新华路小学全体教师开展了“共读新课标,赋能新课堂”学习新课标系列活动。
本次活动由各教研组长牵头,将课标学习、研讨纳入各教研组常规学习内容,形成了个人网络研修、线下集中交流的研读热潮。
新变化新理解
老师们相约在线上,聆听教育界大咖对新课标的权威解读,通过学习,结合实际教学,对教材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究。
新变化新目标
6月16日、17日,分教研组集中交流了2022年版课程标准的学习心得,明晰了教学工作的新目标,大家结合课堂教学实例积极讨论,深入学习。
语文组
新课标明确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强调了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和角色,将人的修养、能力作为教育前提。教研组长郭老师从标准的主要变化等方面引领老师们进行深入解读,提出聚焦在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研究中。冯老师就语文学习任务群中基础型的“语文文字积累与梳理”展开解读,她强调,基础型“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设计尤为重要。马老师在研读新课标时发现新课标的“新”体现在学习过程更真实,强调基于真实情景的实践性、综合性甚至是跨学科的语文学习,她还给老师们推荐阅读温儒敏教授的《语文讲习录》。
彭老师、谢老师在解读“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时,强调“学习任务”的第一使命是驱动学生深度阅读,使其阅读思维得以拓展,在文本阅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廖校长提出,新课标的学习要静心、落于行,联系学生实际情况。最后,王燕校长总结,新课标的落实,还需要大家在实践中去进行研究,最重要的是学生观念的转变,立足于多元智能理论,发掘每个孩子的特长;其次,要在既有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认清语文及语文学习的本体规律;之后,语文老师要精心研究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教育内容的转化与实施、真实情境以及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应用。
数学组
老师们结合日常教学畅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其中谢老师认为这次课改绝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大家要真正确立数学教育的新理念。刘老师认为史宁中教授的讲座为教师如何落实新课标的精神指引了方向,新课标中反复提及的“整体性、一致性”,对教师启发比较大,老师们进一步理解了“其所以然 ”,明白了“数”与“运算”的一致性,抓住了统领性概念,就可以拨开笼罩在数及其运算表面的层层面纱,设计合理的教学案例,带领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知识的本源性、一致性与整体性。通过对核心概念的感悟形成知识与方法的迁移,最终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逐步形成核心素养。
英语组
修订后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新旧课标中教育教学理念的对比,改变了原来课程理念也适用于其他学科的普适性问题,使理念更加具体,更加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把握、理解和落实。
艺体综合组
此次体育课程标准和艺术课程标准可行性更强,强调了学科的融合和跨学科教学,解析新课标改革理念、具体内容与创新价值,以及对创新的追求,决定不能一个学科单打独斗,需要综合跨学科,以感知实践为基础,以学习任务为抓手,有机整合学习内容,构建一体化的内容体系,从而深化课程改革,共同开启艺体新征程。
心中有“标准”,脚下有路径。全面掌握新课标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教师们将继续强化对新课标的研究,不断学习、解读、实践新课标,把新课标的理念全面贯彻到教学中。紧跟时代步伐,共读新课标,赋能新课堂,绽放新华课堂精彩!(魏雅莉 通讯员 白珊珊 曾春丽 温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