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省教科院附中聚力建构“绿色课堂”
为适应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义务教育改革的要求,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中学(以下简称:省教科院附中)秉持“做绿色教育,办阳光学校”的办学理念,构建了学校“一核四驱”的“双减”工作总体推进思路,深入推进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着力构建“绿色课堂”,以夯实新教师队伍专业基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中学2022年教师职前培训暨“四川云教”联盟学校第三期联合教研——“深度学习视域下的绿色课堂”教师系列研修活动即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
本次系列研修活动由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的专场学术报告拉开帷幕。李教授以“实、清、细、深、融”概括“走向高质量教育时代的好课标准与实践路径”。一是“实”。李教授指出:“课堂内容要做到扎实与充实,要有预设与生成的课堂丰实,授课要平实,课堂发展空间要真实。”二是“清”。李教授强调了对自己的学生要了解清晰,要以学生为本,清楚勾勒带领学生成长的路径。具体来讲,就是要做到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学指令步步清晰。三是“细”。即教学细节要有敏感,有揣摩,有设计,教学实施中更要有反思细节的教学重建。四是“深”。深度学习既要让学习真实地发生,也要让学习深度地发生。通过高阶思维的培养,让深度学习深到思维、情感、审美中去。最后要做到“融”。首先是跨学科的融合,其次跨时空融合,线上线下双线融合教学,做到五育融合,五育并举,融合育人。在互动环节,李教授对省教科院附中的“深度学习视域下的绿色课堂的实践研究”表达了真切的祝福与嘱咐,希望省教科院附中以研究“绿色课堂”为育人载体,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和谐共生,实现学校及师生的可持续发展。
整场报告李教授没用一张PPT,但清晰的思路、慎密的逻辑、翔实的案例、亲切的话语,让老师们大为感佩。
李松林教授以新课标之“新”为依据,提出了落实新课标的五个教学着力点。他指出,新课标新在四个方面:课程目标“聚焦素养”,目的在于培养真正的人;课程内容“深度整合”,知识要具有整体性;课程实施“内部一致”;课程评价要具有“质量标准”。基于以上的新变化,教师应关注如何通过知识教学养出学生的核心素养。
李教授还提出了新课标导向的教学的五个基本命题:一是让学生在实践参与中学习,多让学生做与学科高度相关的真实事情;二是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习,教师应有选择地规划习题式学习、课题式学习、项目式学习;三是让学生在深度理解中学习,应从表层知识到知识内核;四是让学生在高阶思维中学习,让课堂具有“深刻性”“反思性”“整合性”“灵活性”;五是让学生在整体建构中学习,以核心求整合:由核心目标提炼核心知识,转化核心问题,分解子问题群再到设计出活动序列。
李政涛教授和李松林教授从理解和落实新课标出发,给老师们指出走向高质量课堂的实践路径。老师们和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学习方式,紧密围绕“深度学习视域下的绿色课堂的实践研究”,展开深入的研讨交流。教授们的指导为老师们开阔了视野、指明了方向,将有力地助推附中教育教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江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