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冠城实验学校校长毛道生:“以教人者教己”——教师最好的修行

来源:成都冠城实验学校 2022年09月28日 09:59
摘要:成都七中副校长、成都冠城实验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四川省青年联合会常委,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成都市学科带头人,2018年度成都市社科系统先进个人。

作者:成陶副会长毛道生

成都七中副校长、成都冠城实验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四川省青年联合会常委,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成都市学科带头人,2018年度成都市社科系统先进个人。

本文是陶行知于1927年11月5日在晓庄学校寅会上的演讲,是陶行知继《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等连续的经典演讲之后所作的重要演讲,是他继续阐发晓庄学校的办学主张。原载于1928年2月12日《乡教丛刊》第2卷第3期。可能囿于寅会时间有限,本文依然承续了陶行知文章的文短意深特点。

陶行知在《教学做合一》的开篇就表明“教学做合一是本校的校训”,而在本文则开宗明义宣扬“‘以教人者教己’是本校根本方法之一”。陶行知曾为晓庄学校书写“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对联,也曾书赠学者、教育家、画家许士骐夫妇,足可见陶行知对“以教人者教己”的认可程度。许士骐先生系陶行知的同乡挚友,积极支持陶行知的办学,自愿到陶行知创办的学校义务任教,并卖画支教,还与陶行知合编《军人千字课》。陶行知逝世时,许士骐受郭沫若委托,当夜为陶行知拓制面模、手模,供后人凭吊纪念。1947年,许士骐在歙县利用自家的祖宅,创办全国最早以行知命名的歙县行知小学。

在本文,陶行知基本上没有从学理上去论述“以教人者教己”,而是采用举例论证法,显得形象生动。邵德馨研究纳税计算法、韩凌森研究武术、潘一尘研究园艺、孙从贞研究招待、陶行知教锄头舞的歌词等,都是为了“教人”而主动或被动的去研究所教的内容,进而自己就学得更深入,弄得更明白,学问得以长进,得到了“教己”的意外收获。

“以教人者教己”,言简意赅,内涵丰富,至少包含以下三重含义。

教师要“为教而学”

陶行知以大量例证来表明一条哲理,“‘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陶行知指出教师的学习动力是“为教而学”,即为了更好地教授孩子而去学习,或者说为了教好孩子而驱动教师学习。“先学后教”,这是一种以教育责任和使命来驱动教师学习,以学生倒逼教师学习的思想。当然,教师的“为学而学”也是重要的,不能一味否定和放弃。学习是人类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必备方式,是人的本质存在。学习未必是为了他人,核心还是为了自己,求得心灵之安,求得灵魂丰满,求得生命自由,求得自我超越。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的缘由。当教师有了“为人”而学和“为己”而学的双重动力,内外促发,可以大大增强学习和修炼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陶行知高度重视教师的学习,他强调“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他还强调师生要“共学”,即“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2014年9月9日,习总书记在与北师大师生座谈时,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四有”好教师的希望,其中第三条标准就是“有扎实学识”。他指出:“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信任的时代重任。“有扎实的知识”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后喻”时代,知识迭代快,信息传播快,学生信息获取渠道多、来源广、更新快,教师面临的教书难度越来越大。如果教师固步自封,就会被学生淘汰,被社会淘汰。“有扎实知识”是对教师坚守教书育人初心,履行立德树人职责的起码要求。因此,教师要有“本领恐慌”的紧迫感,自觉主动地学习,终身学习,泛在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水平,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教师要“以生为师”

孙从贞女士是新生,但成为晓庄学校“交际教学做”课程的第一人,要接待客人,回复客人的问题,因此她要充分明了“学校的经过历史、现在状况及未来计划”等基本信息。表面上看是她因此而学习了不少知识,其实是“她便是在那儿教,来宾便是在那儿学”,这即是陶行知所倡导的“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小孩子身上蕴涵巨大能量,他们亦可以“当老师”,以生为师不仅促进“为师”的学生本人进步和发展,还可以充分发挥同伴互助和同伴引领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浪费”一点时间,让学生来谈谈学习体会、分享学习过程、展示思维过程,而不要为了抢进度、增容量而“一讲到底”“包办代替”。

学生不但可以“以生为师”教学生“学”,还能够“以生为师”教教师“教。”陶行知教孩子自己所做的“锄头歌”歌词,按理说是自己所写,应该理解十分深刻,其实不然。陶行知坦诚道:“我拿这歌词教燕子矶小学生时,方把他弄得十分明白。以前或可以说只有七八分明白,没有十分明白。自己做的歌词还要等到叫人之后才能十分明白,由此可见‘以教人者教己’的效力之宏。”为何如此,一则可能是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是自己反复理解和完善认识的过程;二则可能是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效果和评价而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是学生在教老师如何“教”。学生将自己的想法、感受、体验、建议等“反哺”给教师,可以丰富教师的思想,发展教师的心智,优化教师的教法。由此可见,“以生为师”,不但促进教师学习进步,还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提升。

教师要“以生定教”

学生不仅仅可以“倒逼”教师的学习,还可以倒逼教师教学做到“以生定教”,优化教学艺术。陶行知强调“‘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这其实就是当今教学中“以学论教”“以生定教”的思想。教师不能“我讲我的,你能听懂多少,就看你的造化”。事实上,学生经常反映“老师讲的,我已懂了,我想听我还没懂的”“老师讲的内容,我不喜欢听”“老师根本不听我的想法”。陶行知主张“教学做合一”,即“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他还为此倡议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因此,教师要做到“以教人者教己”,还要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学”和“做”,做到以“设身处地”来决定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教学是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学能否畅通进行取决于双向互动的流畅性,教学效果好坏取决于双向互动的质量水平。教学不是教师“自以为是”的盲目行动,而是要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风格、学习需求、情绪状态等个性化特点去教。基于生命理解而教,就是强调教育要“读懂”学生,“设身处地”设计教学而开展个性化教学,实现因材施教。陶行知“以教人者教己”思想不仅是“教学相长”,而且暗含“以生定教”这一层含义,比较隐晦,值得注意和明晓。

总之,由“以教人者教己”告诉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师观,认识到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是教育研究者;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而且是终身学习者;教师不是空谈家,而是实践家。“以教人者教己”是教师的最好修行,期望教师以此为信条和准则,从而增强专业学习、理解学生和钻研教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好“大先生”。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