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职校实施“同心工程”助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实施“同心工程”,将民族团结进步理念与学校教育教学互嵌式融合,助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先后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四川省职教先进单位、四川省民族地区“9+3”免费教育计划工作先进集体、成都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等荣誉。
一是高起点谋划,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学校的重点任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德育副校长任副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学生处主任专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同安排、同部署。认真研究制定《工程职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方案》,全面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程,制定完善“9+3”德育管理制度8项,积极成立学校“9+3”工作办公室,长期配备20余名“9+3”专兼职管理教师,负责84名“9+3”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全覆盖宣传,谱好民族团结“同心曲”。在德育教育中有机融入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开展国学教育讲坛、职业道德讲座、经典诗文天天读、爱国爱党主题演讲等系列活动80余起,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五个认同”理念深深扎根广大师生心中。开展书法比赛、演讲征文、绘画评比等活动8起,参与师生1000余人次。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校园氛围,利用民族文化长廊、学生学习园地、校务公开等10余处宣传窗口,电子显示屏、校园广播、校园互联网、晨会、升旗仪式等7处宣传阵地,每年向全校师生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8次,组织学生学唱民族歌曲、学跳民族舞蹈,共创民族团结和谐的精神面貌。
三是多方式帮扶,架好民族团结“同心桥”。积极建立少数民族学生帮扶制度,除严格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外,自筹专项经费,每年为少数民族学生发放生活补贴共计10余万元,同时为每位彝区“9+3”学生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配备帮扶教师32名,定期开展心理团辅活动,每月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全方位为600余名少数民族学生成长保驾护航。主动深入7所彝区学校,联合当地中小学、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体验活动和职教宣传周活动14起,并派专业课教师进入课堂实地教学,讲解相关职业知识,多层次对600余名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职业启蒙教育。近年来,在500余名少数民族毕业生中,147名学生升入高校深造,300余名学生服务家乡地方经济建设。(孙林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