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文言故事,建设路小学语文组品味人物智慧
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11月17日,成都市建设路小学肖林老师带大家走进了四年级语文第八单元的文言篇目《王戎不取道旁李》,去体会历史长河中的人物智慧。
《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讲述了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幼年时的故事。肖林老师紧扣新课标,在不断的教、学、评、改中,围绕单元教学任务与本课教学目标,设置了三个教学任务:初读文言文,读通读顺;读懂故事,感悟人物形象;复述故事,拓展延伸。在每一个教学任务下,设计了精巧的教学活动,环环相扣,推动教学环节实施。
评课过程中,老师们不约而同都提到了如下几点:
书声琅琅,读出味道
从字音、词组、句子再到文段,从自读、单生读、师生合作读、同桌互读到齐读,整堂课,书声琅琅,层次清晰。学生由读通、读顺、读懂到最后读出了古文味儿。
文化浸润,培育素养
导入环节,肖老师以学生学过的神话故事《精卫填海》、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历史故事《司马光砸缸》导入,重温古文短小精悍,言简义丰的特点。在指导学生读好的环节,出示不加标点的文段、竖版原文,浸润古文之美。总结环节赠学生以“一词一书”,颇具生趣。由课内的经典故事链接课外的广阔天地,给孩子们提供了课后阅读的选择。鉴古知今,拓宽视野,指向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情境创设,创意表达
肖老师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多子折枝”,引导学生读出了李树的果实累累和诸小儿想吃的心情。创设真实情境,让同桌之间演一演王戎和小朋友之间的对话,想象小朋友会怎样问,王戎会怎样回答,在对答互动间,学生充分理解了“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也发展了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
教研员余致俊老师充分肯定了本节课。首先,肖老师语言简洁凝练,教学流程十分清晰。其次,肖老师以生为本,能根据教材内容,设定相关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完成这些任务,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最后,本节课凸显了文言文教学的层次感,读好、读懂、明理,符合古文课型特点。
此外,余老师也向老师们提出建议:1、教学环节设计时要将“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有机结合,落实语文素养培育。2、深入研读课标、教材,合理设计课前、课中、课后学习任务。3、创造性地设计学习过程,教学活动完成的过程,就是一种情景再现。4、重视课堂批注,即使古文中部分重要字词有注释,也需要圈画批注。
最后,李凤梅主任和余苗主任谈到,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评一体化。尤其是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们要以生评师引为主,注重指导学生互评,在同伴评价基础上再评价,引导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评价。
建设路小学语文组积极致力于课堂教学模式探究——让教师成为教的学生,让学生成为学的老师。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变革,努力构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立德树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任重而道远,建设路小学语文组努力践行着。(魏雅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