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天府模式”,让孩子们沉浸式体验劳动教育
2022年,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课程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今秋开始,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程,进入全国中小学课堂。此前,四川省教育厅与成都市教育局等部门也相继印发了有关劳动教育的各项方案措施,天府新区作为成都市首批劳动教育试点区域,着力构建以公园城市理念为引领的“12345”劳动教育工作体系,不断深化“天府模式”内涵建设,抓牢落实“三张清单”,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为天府新区中小学劳动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努力。
着力建设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天府新区坚持公园城市发展理念,围绕生产、生活、服务三条主线,着力构建感受体验、技能习得、探究学习、创新创造一体化生态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因此,天府新区的劳动教育不仅发生在学校和家庭当中,同学们还能走出校园,在社会的多样环境中开展劳动教育。
未来,天府新区将评选、挂牌、建设十大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涉及农场、非遗等多种形式的劳动实践场景,创造出上千个生产性、服务性的职业体验岗位。让同学们在真正的劳动场景中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磨炼意志,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目前,天府新区已联动省市、高校专家资源,率先研制基地建设及评选标准,于2021年9月出台《四川天府新区中小学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管理方法(试行)》、2022年5月出台《四川天府新区中小学校外劳动教育(劳动周日)实践基地评选标准(试行)》。
相信等实践基地评选结束后,天府新区的孩子们将拥有由公园城市的生态“绿”资源、丰富多样的乡镇资源、数量庞大的社区资源和丰富的领军企业资源构成的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在庞大且精彩的实践基地中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品质和劳动精神。
“劳动周”,沉浸式体验劳动课程
天府新区中小学以每年一周“劳动周”、每期一天“劳动日”、每周一节“劳动课”设立劳动课程。随着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天府新区将依托基地资源,组织学生参加以集体劳动为主的校外劳动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劳动周”的育人功能,将三张课表中的“天府新区劳动教育总课表”以“劳动周”的形式落实到位。
在计划中,未来每年天府新区都将组织同学们在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进行为期一周、沉浸式、全封闭的劳动实践课程,开展“劳动+文化”“劳动+生态”“劳动+志愿服务”“劳动+科创”等融合教育,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
分步培养,足额配置“专兼职”师资队伍
既然劳动教育将正式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必修的课程,那么专业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一定是“必需品”,天府新区打算以“专职+兼职”的模式,培育两支劳动教育师资队伍。
天府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配备劳动教育教研员,成立劳动教育中心组,学校有意愿的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也可通过申请与遴选加入中心组充实教育科研力量。2021年,天府新区已经有160多名教师参加了劳动教育管理人员及教师岗前培训,并取得了结业证书,“持证上岗”让这群“新”老师们都更有“底气”了。
未来,天府新区中小学计划每班配备1名劳动教育老师,每个学校至少有3-6名持证上岗的劳动教育专职(兼职)教师。下一步,天府新区拟将探索依托“体育教师共享中心”,打通校内壁垒,统筹全域资源,建立劳动教育教师创新共享机制,制定特聘教师标准和准入机制,构建专兼职师资库,实现劳动教育教师区域内排课走教。特别是根据劳动教育基地的“劳动周”“劳动日”课程,足额配置专兼职教师队伍。
持续深化劳动教育“天府模式”内涵建设
2021年10月21日,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场推进会在成都召开,期间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带队实地考察了四川天府新区世季田园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充分肯定天府新区“政府统筹+企业投建+综合运营”灵活创新机制建设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天府模式”。
2021年11月1日,天府新区劳动教育工作推进会召开。教育卫健工委书记,社区治理和社事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广在会上强调:“一要明确劳动教育标准,推动落实劳动教育‘三张课表’任务,抓好劳动教育‘三个时段’重点工作,合理处理好政、企、校三者权责利关系。二要解决好劳动教育师资问题,建设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探索建立劳动教育师资运转专门机构。三要创新劳动教育机制,坚持政府主导,综合统筹,全面实施劳动教育,要健全完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成立劳动教育推行专门机构,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劳动教育真正落实落地。”
天府新区劳动教育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及省市文件精神,认真研读落实《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内容,在天府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持续探索创新,不断深化劳动教育“天府模式”内涵建设,围绕劳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的核心素养目标,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黄小林 毛逸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