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阵 | 冲鸭!放炮吃爆米花儿咯!
点击↑↑↑,我们边听边聊
在热闹的街上或者电影院门口,可能缺卖瓜子的,也可能缺卖豆花的,但是唯独不缺卖水和卖爆米花的,爆米花已经成了看电影的标配,今天我们就来扯一下它的龙门阵。
我们现在看到的那种爆米花,都是用玉麦籽放到爆米花机里爆出来的,属于外来技术。而这种爆米花的诞生,要归功于一个国外的植物学家。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好奇的灵魂阴到喜剧。他有一天心妖作怪地把一千年前的玉米籽放到电炉里加热。没想到的是,这些玉米籽居然还可以噼噼啪啪地爆起来,而且爆出来的品质更好。
图据网络
自从有了这个发现,商家便再往爆米花里面加糖、黄油和奶油。那种效果,就跟回锅肉里加豆瓣儿,火锅吼头加黄喉儿一样,味道简直了。
说回我们成都的爆米花,还要从三四十年前说起。那个时候做爆米花用的材料花样儿多得很,大米、玉米、高粱,反正都是日常的粮食。光有了原料还不行,还要有技术、有工具、有胆子。那阵子,时不时就可以看到做爆米花生意的人,挑起爆爆米花的家什,走街串巷。走到住的人多的地方,先找个地方,就把家当摆起来,时不时地还喊几嗓子:"爆爆米花咯,爆爆米花咯"。听到吆喝的居民,尤其是家里面有娃娃的,各家各户就会用碗端出自己家里的粮食。你家一份,我家一份的,凑成一锅,交到师傅的手上,统一倒到黑漆漆的爆米花桶里面,加点糖精,盖好,锁紧。然后放在支架上,左手一边转动这个桶桶,一边添柴,右手不断拉风箱,还不断擦汗,一系列动作下来,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时间和力度刚刚好。
图据网络
而把师傅围成一圈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表现也都不一样:老头笑嘻嘻的不说话,时不时吃一口叶子烟。小孩子没什么耐性,一会又问妈妈,妈妈什么时候爆米花才做好呢?当妈妈的就会安抚孩子,让娃娃不要慌,多等一下。时不时有些中年妇女买菜回来,看了一眼是爆爆米花的,就又往自己家的方向继续走,一看就知道是赶着做饭。
等到爆米花桶上的的压力表升到一定时候,师傅就会停止解热,把爆米花桶的口挪到一个黑胶皮缝的袋袋里头,然后就拿起一个黑漆漆的棒子,把爆米花桶上的撬杆儿撬开。这个时候,孩子们都会捂起耳朵,等待放炮。在打开的一瞬间,只听到爆米花桶"砰"的一声,就把爆米花全部爆到了预先放着的大袋子里面。这个时候小孩再也等不及了,一拥而上,就像过节一样,特别高兴,你一口我一口,你一把我一把地抓起来就吃。热气腾腾的空气里弥漫着香香甜甜的味道。
当时这样爆一锅爆米花,收费是五角钱。作为零食来说,这个还是比较贵了。所以说,爆米花不是天天能吃到的。在那个物质匮乏时期,在那个甜味都是用糖精代替的年代,一把爆米花给娃娃们的幸福感,简直是比狗啃骨头、狼吃肉、回锅肉炒半肥瘦都还要爽快。
平心而论,国外的那种爆米花确实更好吃,操作也方便,而且随着那种爆米花的普及,街边爆爆米花的师傅已经越来越少了,好多九零后、零零后都没有见过爆爆米花的师傅。也许爆米花这门手艺也会像其他手艺一样,逐渐消失在过去的时光当中,最后只剩下黑曲曲的爆米花桶,放在博物馆里任人凭吊了。
编辑:王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