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天府文化丨从喜马拉雅出发 李金远将中国当代山水画推向了世界
编者按:李金远是来自成都的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金水墨艺术的创始人,他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上成就斐然。李金远在金水墨山水艺术的创新,是其师从大家,潜心学习,苦苦摸索,潜心研究,另辟蹊径,观察自然,精益求精的结果。也正是因为他的追求和创造,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绘画成为世界语言,也更是让天府文化走向了世界。
2014年,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会长耿莹女士(前国防部长耿飚长女)向李金远先生发函,祝贺金水墨艺术展在成都首届创意设计周上取得圆满成功!
耿莹在发函中表示,李金远教授创造的金水墨山水,实现了一位艺术家的梦想,他让中国绘画成为世界绘画的语言,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他热心公益、自强不息和勇于创新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我在美国遥祝会议成功!并祝福李老师艺术生命常青!
在央视网电视片《自在心宇》中,著名画家沈道鸿这样评价金水墨艺术的创始人李金远:李金远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上成就斐然,如果说他是颠覆性的画家有点夸张的话,那么说他对重建中国山水画做出了巨大贡献,却名副其实!
著名文创项目策划大家、中国传媒大学艺术传播研究员刘金彪先生提出,李金远老师是把古老文化智慧与当下中国画的创新完美结合的一个时代性人物,开拓了艺术创作的新境界,金水墨艺术应该是世界品牌……
今年74岁的李金远,眼下正是其创作的黄金时期。他视野高远广阔,思维活跃,不甘守成,用笔多变、干练,有极强的创新力。如今,人们只知惊叹金水墨艺术之成就,却不知一路行来,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李金远说:“齐白石之所以是齐白石,是因为齐白石对古人的智慧做了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对八大山人的艺术思想和表现形式研究透彻后走出了自己的路。”李金远师从绘画大师冯建吴、何海霞,也得到李可染、石鲁的亲自指教,他的艺术创作受到这些大师们强烈的气场感染。同时,李金远也注重研究他们的艺术思想,受益匪浅。为使李金远有长进,冯建吴把自己多年在长江三峡的写生稿拿给李金远临摹,后来又把一批去大凉山新的写生稿给李金远。石鲁是冯建吴之弟,他向李金远传授了“野、黑、乱、怪”的美学思想和艺术风格。跟随何海霞3个月,学到了张大千的创作理念,即把青绿山水和重彩的装饰性转变为泼墨泼彩的表现手法。大师的智慧启迪了李金远的创作思路。80年代,李金远就完成了对石鲁、冯老、何海霞、张大千、李可染及宋代艺术思想,笔墨与色彩的研究。李金远认为,现在中国画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和话语权,一定要有国际化语言。毕加索的艺术有很多中国元素,中国绘画也要吸收西方的文明成果。李金远非常注重对西方表现主义色彩的研究与运用。更重要的是,李金远思考如何形成自己的语言和风格,沿着大师探索的路前进。在创作中,他把对自然的领悟与对大师的研究融为一体,把大师思考的问题或困惑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向新的创作高峰迈进。
李金远目睹了李可染先生创作《万山红遍》的过程,几易其稿,一遍遍地推翻、调试、丰富,直至成功。李可染对李金远说,墨与光、墨与色的融合是他一直在进行的艺术探索,这两点不突破,中国画就很难符合世界性的审美。李可染对墨与光的运用基本成功,但对自己《万山红遍》中墨与色的技术处理还是不满意。墨与色的表现始终成为李可染想突破的重要问题。再有,浓墨与硃沙重色的融合表现也一直是李可染先生探索未尽的课题。带着老师的遗憾,李金远继续探索、思考。如何破题?他苦苦摸索了若干年。上世纪90年末,他“天眼”顿开,专研探索和独创了一种的笔墨,其妙用不仅实现了墨色和硃沙朱融合,而且与西方的丙烯颜料有机融合,使色彩和画面更加丰富、多变。李金远驾驭这种特殊的笔墨,让作品表现随心所欲,画面呈现出“雄秀兼备、神秘梦幻、意境深远”的符合国际审美的绘画语言。
在题材选择上,李金远也另辟蹊径。他把视野放在了喜马拉雅区域,以观察大珠穆朗玛峰山脉的自然实现自己的艺术人生。他首先选择了川西藏羌彝高原这一历代大家在艺术创作中均很少涉及的区域。1984年李金远第一次到九寨沟黄龙,五花海、黄龙池等五彩斑斓的色彩入梦似幻,是历代中国画大家都没有表现的。随后,又进军西藏这一神秘的世界屋脊。1996年李金远个展《生命.自然》的一百多幅作品中有三十幅多幅作品对色彩进行探索,《长河》、《日月之行》、《长海》、《天界》等大型作品把重彩与浓墨融合为一体,创造了中国画新的构成与新的境界。《塔玛河谷》也许可以认为是李金远发挥主体意识和创造性自由、气势宏大、艺术构成充满动态意味最好的一幅。李金远水墨画艺术构成的动态意味,是以强化水墨艺术现代感的元素:是赋与古老的东方民族艺术以国际色彩的元素。艺术创作中自性很重要,灵感来源于自我的心与自然万物的心交感,笔墨丹青构成境界自然生成。他创作的藏羌彝系列、亚细亚系列、敦煌莫高窟系列、花重锦官城系列都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强影响。
高尔泰、罗青、孙美兰、范曾、沈道鸿、王林、刘金彪、傅长君、高峰、鲁虹、夏运儒等众多著名学者与艺术家从不同的领域对金水墨艺术进行研究认为,李金远的金水墨艺术的贡献在于实现了自宋人提出、后人一直在探索的墨色融合的难题,创造了新的表现形式,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作出了重要贡献。法国文化部长和欧洲一些学者也为李金远艺术撰文。
李金远性格倔强,对艺术创作精益求精,认准的事必须干到底,他的梦想就是要让中国绘画成为世界语言!李金远独创的“金水墨山水”艺术,是他坚持“以自然为母,以道教为魂,以创新为法”,以关照自然、人文、环境为主题,将中国水墨元素与西方油画技法融为一体,而创作出的具有“天人合一”境界和阳刚神韵的艺术表现形式。作为当代蜀人,李金远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善于创造,特别是在“传承与创新”上表现为对突破与超越的一往情深。正是这种高度的文化自信、艺术自觉和大胆张扬的创造个性,使“金山水墨”艺术具有了东方艺术母语与西方艺术审美相融合的现代水墨艺术,体现出极具动感的艺术张力。评论界认为,金水墨这在中国山水画史中是继“大青绿山水”、“小青绿山水”、“金壁山水”、“浅绛山水”、“水墨山水”之后的又一全新风格。既重视营造整体气氛,又不放弃传统绘画对笔墨的讲求,同时还借助多种色彩媒介,特别是大胆的融合丙烯金,使画面更加凝重,画风更加抒情,可谓是集中西文化之优长,不仅是对中国山水画语言形态的一大贡献,也是中国画走向世界的成功尝试!
李金远独创的金水墨现代视觉艺术作品具有新奇的视觉形象、将传统的静态构成转变为现代平面构成、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写意抒情”三个方面的创新之处。
喜马拉雅地区以独特的地貌、气候、人文吸引着世界。李金远30余年的苦心创作,把这一区域的艺术表现发挥到极致。可以说金水墨的魂就在喜马拉雅。喜马拉雅高地艺术成就了一个时代并载入史册的艺术家!
用文学的视角品画是一种新时尚。在中国文化史上,文学(尤其是诗歌)与绘画几乎历来就是密不可分,以种种方式联系在一起的。所谓“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孔武仲:《东坡居士画怪石赋》),“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都是讲的这种情形。文学解读李金远喜马拉雅风情将给人们创造一个无限遐想的空间,笔墨的美、气运的美、构成的美、阳刚之美,完全是一部色彩斑斓的视觉文学作品。
宇宙赐予喜马拉雅山脉的自然特征,需要“力”的深入表现,而中国毛笔与传统油画工具难以解决表现这一地域阳刚之美的细节与生动,李金远则以细竹签做了一种特制的“画笔”,创作了这幅油画“天界”新作品。
喜马拉雅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板块,中国的文化自信,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当代有对人类文明贡献的优秀作品。
李金远又踏上了高原的写生之路…………
李金远工作室
沈道鸿点评之一:李金远已开始从具象向抽象游移,他的作品中的形态已不再是物质世界中的某一个主题,不再是一种清晰圆像的再现,而是画家主体精神的表现。他画出的是万象生机在光照、日月、大气影响下的意境,表现的是自然与生命的精灵,他开始释获了中国山水画的时空观念并企求在作品中呈现出来。李金远的画始具抽象的意味,但他并不属于抽象主义画家。在作画前他欲向宣纸发射的思维信息是具象的,其创作方法是传统的经营位置的方式,他控制其笔墨的仍然是形象而不是感情或意念的符号。
沈道鸿点评之二:李金远在摄取和储藏了大量丰富的具象信息后,展出了他想象的游移和创造。按照美同时产生于距离之说。他企图挣脱自然形态的局限。最初是在一张失败的山水画的局部中发现了令人惊异的构成,那水墨的痕迹在空白之间造成一种更加自在的运动空间,后来他在大地的裂纹中获得同类的感觉。他的想象在那些裂纹中获得同类的感觉。他的想象在那些裂纹中随意关照安排山河。他的主观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这种现象引起画家的思考和重视,举目四望,他豁然顿悟。几乎所有物体的肌理,都在呈现着绘画的圆象,构成,都在吟唱着自然界诗的韵文……
沈道鸿点评之三:李金远靠极端的执着和含辛茹苦终于叩开了艺术王国的大门。
文:草草
编辑:陈漫
责任编辑:陈轻语
值班主任:何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