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天府文化丨百年山水大家出四川
大四川,天府之国,巴山蜀水,世界文化旅游最丰富的区域,自然山水最奇观、最独有之地,人文自古多姿多彩。如果说古诗词是这里的最强文化基因的话,那么在“天人合一”的美妙中,这一领域成为中国现代山水画创作的摇篮。近百年来,这里盛产中国山水画大师,无论入川者还是蜀地人,艺术家们从海拔500米的盆地丘陵到海拔4500米的藏羌彝高原,创作了一幅幅富有生命力的经典作品。今选百年已故大师和在世70岁以上的且具有“独立艺术语境的艺术家”,研读他们在此所“得”,可算是“画脉盛宴”:黄宾虹得蜀山之苍莽厚重;傅抱石得巴山烟雨之淋漓;陆俨少得三峡险变之奇幻;张大千得峨眉青城之幽深;李可染得山川草木之浑厚,可谓家家有得,人人见殊。身居四川的山水画家更是得天独厚。
最近,北京798一位老艺术家说,纵观华夏大地,中国山水大师的摇篮与起飞地在大四川,那里有川西文化、长江文化、藏羌彝文化、喜马拉雅文化等……,简直是中国山水的自然博物馆。百年山水大家出四川,可谓,传承有道,语言独立;题材首创,易于细品。油画大家简崇民提出,百年中国山水画,四川贡献最大!
张大千作品《峨眉天下秀》
傅抱石入川得巴山烟雨之淋漓,作品《巴蜀山水》
黄宾虹《青城诗意》
黄宾虹得蜀山之苍莽厚重《青城诗意》。遗憾的是黄宾虹在青城山一年确看不到“黄宾虹采访地”。
陆俨少作品《三峡》
陆俨少入川得三峡险变之奇幻,作品《三峡》。遗憾的事,陆俨少曾经打算捐赠一批作品给草堂,确没有成功?!
潘天寿作品
抗战时期直到胜利,潘天寿一直呆在四川。在这期间,他一边教学一边创作,当时的重庆也成为了潘天寿在艺术上的重要累积时期,特别是他对文人画的研究,重庆是重要转折点。
陈子庄《川西林盘》
陈子庄,居住成都,民国时期曾接待齐白石、黄宾虹,其精品国家文物局规定不得出境。
冯建吴《巴山蜀水》
冯建吴(1910—1989),四川仁寿人。擅国画、书法、篆刻;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重庆国画院副院长、成都画院顾问、杭州西泠印社社员、四川省政协常委、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等。其精品国家文物局规定不得出境。
石鲁《长江三峡》
石鲁(1919年~1982年),原名冯亚衍,四川仁寿县人。因崇拜清初大画家石涛和现代革命家、文学家鲁迅而改名“石鲁”。15岁考入成都东方美术专科学校图画系,系统学习传统绘画,临习石涛、八大山人的山水花鸟,摹写扬州画派及吴昌硕等人的绘画作品,为后来的国画创作打下了基础,抗战爆发,投身革命行列。
李琼久《峨眉天下秀》
李琼久,居住乐山,笔下峨眉是一绝,其精品国家文物局规定不得出境。
李可染《乐山大佛》
李可染入川得山川草木之浑厚。
岑学恭《朝辞白帝彩云间》
岑学恭,内蒙古人,系徐悲鸿的学生,新中国成立后定居成都。民国时期曾帮达官贵人搞徐悲鸿作品,可老师之作,自己一件都没有,长叹“遗憾”。其笔下三峡,险峰峻岭,浪涛汹涌,气势磅礴,点睛之笔在于“轻舟已过万重山”,用夸张的手法,让人走进“惊心动魄又心旷神怡的山水间”。
黄纯尧《夔门》
黄纯尧,成都人,南京教育学院教授,徐悲鸿、黄君璧弟子,60岁后再入川,11次游长江,画水和云烟处理堪称一绝,形成雄秀兼备、笔墨鲜活的“黄三峡”。
王敬恒《藏羌高原——马尔康、小金》
王敬恒,成都人,1983年,到阿坝写生,成为藏羌高原人文绘画第一人,被誉为“新中国士人画艺术大师”,进入“20世纪国家美术收藏与捐赠名录”,中国美术馆收藏其作品100幅。
李华生作品
这是成都画家李华生(1944-2018)是一位天马行空、性格率真,不苟同于流俗,悠游驰骋于个人艺术天地的独来独往的艺术家。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收藏。
成都画家刘朴作品
成都画家刘朴作品的价值审美在于用“黑白灰”这一难度大为主色调,创造了中国山水的独特意境。他的留白是一种人生哲学,而满构图的作品中又繁而寓法。他把川西大地的平原、丘陵、高山相映成趣地表现,朦胧的远山,笼罩着层层轻纱,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仿佛一种时空的穿越。
李金远《天界》
成都画家李金远,得李可染、何海霞、冯建吴等亲自传授,创作题材另辟蹊径,长期在海拔3500-4500区域写生创作,成为世界喜马拉雅当代绘画和最高海拔系列题材创作艺术大家。他把喜马拉雅山脉的“巍峨之力、磅礴之势、险峻之态、优雅之美”推向世界。受聘于国家文旅部主管的“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特聘画家,完成莫高窟自然风情系列创作。
文:草草(天府文化人)
版面编辑:何佳昕
责任编辑:何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