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中华艾灸文创馆 打造成都养生新业态

来源:看度新闻 2020年07月06日 18:4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是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支撑。

成都是中国道文化发源地与发祥地。道文化是成都的一张世界名片。而地处双流古蜀农耕文化乡愁博物馆的“中华艾灸文创馆”,便是将以指代针的独特道教方法和天府葫芦灸相结合,形成“道法自然”的天府道文化康养“土”产品,以艾灸这种生活化的表达形式,使道教文化融入社会,服务大众。

△ 筹备中的中华艾灸文创馆

道文化与艾灸完美结合 引领成都养生新时尚

作为“中华艾灸文创馆”发起者之一的张书梅,出生中医世家,因从小受中医仲景文化的熏陶和对道文化的挚爱,将道教八宝之首葫芦与百草之王艾巧妙的孵化“葫芦灸”,以“艾”表达的方式诠释道文化的“济世渡人,道法自然,阴阳协调,形神共养”,使道文化、道医伦理与艾灸现实生活相结合,并使之大众化、通俗化,变成指导人们健康保健生活的美学,成为现实生活载体的表现。

据张书梅介绍,在其母亲生病住院的一个多月里,看到了太多或因无法医治或因没钱看病的病患和他们的家庭所承受的苦痛。如何更好的弘扬艾灸文化、传播健康知识、做好健康事业的决心,就在她心里扎了根发了芽。

道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延续千年,而将道文化当代艺术与艾灸完美结合,让人们在欣赏艺术中,体验大自然的“洗礼”。“中华艾灸文创馆”发起者们研发的“灸法自然”理论充分体现了极富道文化特色的人体养生理论思想,是现代与传统的结合,让古老的文化内容勃发出时代的生机。

科技赋能“艾”产业 打造成都养生新业态

“中华艾灸文创馆”的核心价值在于“创”,其背后是国家新发展战略思路与阶段性成果、人才的支撑。

其中,河南省政协委员、艾灸文化专家陈增喜牵头制订了艾草技术标准26项,获发明专利2项,编写科普教材16部,发表论文12篇,获省市科技进步奖12项。其团队致力于开发艾草配套技术研究,收集整理全国野生艾草1260个品种,从中筛选出适应长江以南种植品种6个,适应黄河至长江带种植的品种5个,适合抗盐碱品种3个,抗寒品种2个。研究出仿野生艾种植技术标准,有机艾生产技术规程和绿色食品艾草种植技术规程,为推动艾草种植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此外,中原艾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由国家重点实验室发起,依托重点实验室艾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为主题,通过基础研究、中试研究与示范应用相结合,加强产学研合作,集中优势力量解决行业技术难题和掌握行业共性技术。目前,联盟拥有艾产品6大系列,3800多个产品,拥有发明专利157项,实用新型专利1570多项。

疫情后的养生产业不是简单的恢复,而是一种品质的提升,是新型竞争力的形成和人才的争夺。肥沃的川西地域为艾草种植提供了适合的条件,而依靠科技赋能的“艾”产业,也将打造成都养生新业态。

“灸法自然”既简单又实用,既有知识性又有文化性,既有现代感又有体验感。中国人民大学王岸柳教授点评:“葫芦和艾灸结合,浑然天成,相得益彰。从产业的角度看,大健康时代来临,在中医大健康服务领域,中医诊疗、针灸都受制于人才、执业资格,而难以大规模标准化复制。只有艾灸服务具备大规模标准化服务的可能性。”

版面编辑:陈静

责任编辑:钱琨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