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丨四川省暨成都市第三届妇女儿童公益项目评选活动精彩纷呈
四川省暨成都市第三届妇女儿童公益项目评选活动于5月正式启动。6月30日,初赛评审在成都市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培育服务平台进行,共有65个项目从149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复赛。
此次负责初赛评审的几位专家纷纷点赞此次参赛的项目,较之往年的参赛项目整体水平有较大提升,同时,专家也从自身的专业领域给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让我们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李海梅(儿童服务类):本人有幸参与了四川省暨成都市第三届妇女儿童公益项目评选活动初赛中儿童服务类项目评审工作,全程参与了对初筛后的70个儿童服务项目申报材料的阅读、审核和评价工作。总体上,今年的儿童服务类项目主题能够较为全面涵盖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个阶段性需求,同时还能够覆盖到留守困境儿童群体,较之往年,能够很好地反馈出省、市儿童服务工作全面提升了一个台阶,也是省、市妇联通过组织全域性妇女儿童公益项目评选等方式扩大妇女儿童受益覆盖面的很好体现。期待冲出初赛、入围决赛的项目,能够以更好的方式,引领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妇女儿童服务工作。
臧肖(儿童服务类):此次参加妇女儿童公益项目评审,儿童服务类入围项目数量庞大。从关注对象来说,入围项目既关注了一般的社区儿童,也有对农村女童、留守儿童等困境儿童的精准定位;从服务内容上看,既有传统的技能培训和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又有关注性教育、科普教育、交通安全进学校等特点明显的项目类别;从申报材料上看,既有不同社会组织以往类似活动的图文展现,又有对申报项目未来落地实施的完整规划。整个评审过程可谓惊喜不断,项目精彩纷呈。充分体现了四川省和成都市的社会组织在儿童服务方面的充足经验和不凡的创造力。但是,就申请材料来看,还是存在着申报材料不齐全,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的特点及需求对应有出入,申报书内容词不达意,表达不完整、不充分、不深入,体现出了申报者文字水平上的差异,需要从业者们在文字表达上下功夫。
王斌(儿童服务类):今年的儿童类项目呈现出两方面的特点:一是更加精准地把握了新时代少年儿童的群体需求,二是更加科学地设计相关项目以满足少年儿童的新期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很多项目还在疫情期间实现了服务方式的创新,与“停课不停学”的孩子们共同成长。随着初赛的结束与复赛的到来,希望入围的“小伙伴”们更加聚焦自身项目的新特征、新理念和新动能,为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的儿童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李明丽(妇女服务类):女性群体虽然需求较大,但个性化的特点非常突出,能够坚持以女性作为服务主体开展项目,值得鼓励。今年参赛的项目总体数量相对平稳,所涉及的领域也比较多元,但大多都在社区营造的框架下开展,女性的属性较弱。希望进入复赛的项目能够在专家老师的指导下,不断精进,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女性品牌项目。
吴银涛(家庭服务类/社会企业创新示范类):区(市)县的参评工作组织有力,呈现了各地的妇女儿童关爱发展服务工作的新探索。一批优质、有创意的项目让人印象深刻,在服务好妇女儿童的同时,也体现了和成都市办赛、营城、兴业的高度契合。但是,初评主要看申报书,所以一些机构和项目在项目案例撰写上若有不足会比较吃亏,这也说明妇女儿童社会工作不仅需要专业人员既要会干还要会写会宣传,综合素能提升很重要。
商雪梅(妇女服务类/家庭服务类/社会企业创新示范类):项目设计中有加强“家庭、学校、社区”三方融合;且在家庭教育的推广上呈现出“由点及面”的布局,有相关组织机构进行联动;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呈现出一些“科研+实践”的整体发展;但家庭教育的形式较为单一,深度不够;同时承担的家庭教育的组织成员专业度不统一,还有待提升。
吴丽萍(妇女服务类/家庭服务类/社会企业创新示范类):续三年参与评审工作,每年都有很多惊喜,不管是作为运作方申报机制建设的创新、大赛平台资源的拓展,还是申报项目涵盖领域、申报类别、内容层次都精彩纷呈,充分体现了四川省和成都市的社会组织在妇女儿童服务方面的丰富的实战经验,所有运作逻辑更有项目制基础,机构也越来越专业。大赛平台的搭建,为广大服务妇女儿童的机构找到了专业服务竞演平台、项目深度沟通的互动平台、社会组织宣传展示和资源推介平台,期望大家通过大赛都能找到自己的爆点和成长基石。
版面编辑:张静雯
责任编辑:张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