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多央娜姆:将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纳入国家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规划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当前,成都正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打造“三城三都”金字招牌。这是全国政协委员、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多央娜姆长期关注、深入调研的重点领域,本次全国两会她带来的两份建议都与此相关。
“支持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将产生积极的先行示范价值和带动引领效应。”多央娜姆建议,将支持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纳入国家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规划,把国家更多的重大项目和改革创新试点放在成都,支持成都先行先试,扩大城市文化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
建议:把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纳入国家层面规划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多央娜姆此次带来的建议之一就是聚焦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建设。“我建议把支持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纳入国家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规划。”多央娜姆坦言,一旦纳入国家层面的规划,希望能把国家更多的重大项目和改革创新试点放在成都,支持成都先行先试,扩大城市文化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
事实上,多央娜姆提出这样的建议,有着对现状和问题的长期调研。“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成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着坚实的基础。”据多央娜姆介绍,成都拥有4500年文明史和2300多年建城史,本身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厚植的人文底蕴,同时,“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与中华文化巴蜀文明根脉相连,又具有独具特色的人文特质,正日益成为成都联系世界融入世界的人文纽带。
“其实,当前成都已经把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提升到城市战略的高度,同时也出台了系统的政策措施。但希望能得到更多国家层面上的支持。”多央娜姆向记者坦言这次建议的初衷,建议在纳入国家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规划的同时,也建议国家将文化、旅游、体育、会展、美食领域的重大品牌活动尤其主场国际活动更多放在成都举办。大力支持成都申办承办更多的国家主场国际文化旅游会展活动和国际体育赛事。
当前,中国西部博览会已经成功举办17届。这是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打造国际会展名城的重要一维。多央娜姆表示,建议支持中国西部博览会进一步提升规格扩大影响,参照广州和上海两大展会的举办机制,在中国西部地区打造一个与广交会和上海进博会同一层级的展会。
建议:成立“国家文化旅游带发展基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发展壮大旅游产业”。据记者梳理,对旅游行业来说,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过发展全域旅游、降低门票价格等相关政策,但全面完整地将“旅游产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尚属首次。
这样的重视,让长期在文化旅游领域工作的多央娜姆很受鼓舞。事实上,她这次带来的另一份建议就是有关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当前,我国的文化和旅游业呈现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但从全国来看,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阻碍全国文化旅游成片、连线深度融合发展的因素,比如以行政区划为地理单元,各地区域协同发展意识欠缺,同类型资源和产品缺乏合理整合等。”对此,多央娜姆建议国家可从顶层做好设计,科学谋划精品文化旅游带具体分布,打造国家精品文化旅游带。
在多央娜姆的建议中,按照我国现有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分布规律,以及不同地区旅游业发展状况,建议分别打造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带、长江国际黄金文化旅游带、黄河华夏文明文化旅游带、长城生态文化旅游带、京杭运河文化旅游带、长征红色记忆文化旅游带、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带、藏羌彝文化旅游带、茶马古道生态文化旅游带等国家精品旅游带。
如何打造?多央娜姆表示,不断优化跨区域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和产业链,创新文化与旅游业产品业态,构建“文化旅游+”的产品体系,形成如“文化旅游+农业”“文化旅游+康养”等新业态。同时,构建跨区域、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精品文化旅游上下游产业链,形成跨区域的精品文化旅游产业生态圈。筛选竞争力强、吸引力大、等级高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精品化打造。
同时,搭建区域文化旅游市场运作统一平台。多央娜姆进一步阐释道,打破现有行政区划范围束缚,建议以省级为单位,各地共同组建市场运作平台、投融资大平台,共同谋划开发新产品、新业态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多央娜姆还建议成立“国家文化旅游带发展基金”。“由政府出资一部分,企业出资一部分,用于文化旅游带的发展。”多央娜姆说。(记者 徐璨)
编辑:李育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