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时间,成都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取得哪些成绩?

来源:看度新闻 2019年11月23日 10:55

11月23日上午,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成都论坛在成华区和美社区开幕。论坛主要围绕社区发展治理以及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行深入探讨与分享交流。

作为实际管理人口2120万的超大城市,成都既面临超大城市治理的特殊考验,又面临基层治理的共性难题。

繁荣发展的成都 单诗涵 摄

2017年9月,成都市委召开成都历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直接覆盖到社区党组织一级的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大会,并先后召开两次市委全会安排部署。两年多来,成都从六个方面努力探索新时代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径。

突出体制破题,创新党委统揽的体制机制

成都着眼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创新超大城市治理体制机制,推动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在市县两级党委单独设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具体履行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合资源、重点突破、督导落实职能。厘清职责边界。社治委牵头制定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中长期目标和阶段性任务、制定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政策体系、推进多元治理体系建设等10项职责。在不突破部门法定职责的前提下,清晰界定职责界限,明确了社治委与组织、政法、民政、发改等部门的责任划分。在市县两级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在街道社区建立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搭建协调联动平台,着力解决“一个部门抓不了、多个部门抓不好”的问题。社治委分类分项制定任务清单,分层分级落实到市级部门和区(市)县,建立月调度、季督导工作推进机制,确保工作落地见实。在今年“平安社区工程百日攻坚行动”中,社治委牵头协同联动36个市级部门,建立“社区发现、街镇呼叫、分级响应、协同整治”工作机制,3个多月排查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隐患19.47万件、解决19.23万件,得到市民广泛点赞。

深化制度创新,建立系统集成的制度体系

两年来,全市着力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设计,提升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制度生态。编制市县两级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规划,明确社区发展目标、分类治理路径和理想社区“七大场景”,探索制定新型产业社区、国际化社区等8个分项规划。制定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三十条”纲领文件,明确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具体抓手;配套6个支撑文件,系统解决机制架构、职能转变、人员管理等保障问题;形成实施“五大行动”、构建“五大体系”等30余个操作文件,构建起“1+6+N”政策体系制定全国首部《社区发展治理促进条例》,推动社区治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强化发展赋能,推动社区五态的同步提升

全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坚持以有形有感发展推动有效治理,把分类治理、创新治理、精细治理贯穿形态、业态、生态、文态、心态提升全过程。大力实施老旧城区改造、背街小巷整治、特色街区创建、社区服务提升、平安社区创建“五大行动”,累计完成老旧城区改造项目697个、“两拆一增”项目2687个,整治背街小巷1979条,市民从身边的点滴变化感知到时代变迁、分享到发展成果。深化社区全域景观化创建,建成社区级绿道1309公里、小游园·微绿地237个,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遵循“人城产”逻辑,围绕66个产业功能区布局,建设功能配套完善、彰显文化风貌、体现宜业宜居的产业社区;营造“国际范”社区场景,打造17个国际化社区群落,桐梓林等国际化社区成为全国知名的网红打卡地;发展“O2O+社区”商业模式,引导底商向社区布局,整合社区便利店400余家,推动社区商业消费体验全面升级。

阳光下鲜花盛开的府河摄影公园

推进治理增效,构建多元参与的治理格局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和社区居民参与基层治理。出台“一核三治、共建共治共享”新型基层治理机制的意见,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自治为基础、法治为根本、德治为支撑的社区治理机制。建立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协同推进机制,形成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兼职委员为主体的全覆盖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推动符合条件的社区党组织升格为党委,推行党员线、自治线、社团线、志愿线、服务线社区治理“五线工作法”,通过社区党组织引领把不同群体组织起来、各种资源整合起来,让基层各类组织和群众成为利益共同体。推动社区治理向居民小区延伸,创新找党员、建组织、优机制、抓服务、植文化小区治理“五步工作法”,制定加强小区治理的指导意见、专项行动计划和配套措施,理顺小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权责关系,实现居民小区事务部门共管、居民共商、社会共促。设立专项引导资金,鼓励社会力量组(筹)建社区基金会15家,建立社区公益微基金487支;出台志愿服务激励办法,全市登记志愿者达220万人;引导驻区单位积极参与社区共建,推动3.2万个驻区机关、国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开展社区共建项目10万个;深化社区“诉源治理”。

兴蓉社区 李刚 摄

聚焦服务提质,实现服务供给的精准匹配

成都还构建“天府之家”社区综合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和商务楼宇党群服务站“三级社区服务载体”,把公共服务、生活服务、公益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打破数据壁垒开发“天府市民云”APP,集成各类服务189项,实现市民服务“一网通办”,上线一年注册用户突破340万、服务市民9300万人次。制定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区(市)县全部成立枢纽型社会组织,新成立社会组织763家;出台社会企业培育发展十条,培育发展社会企业73家

着力夯实基础,推动社区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

坚持把更多的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基层,增强街道社区统筹能力和服务功能。制定深化街道职能转变的实施意见,结合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推动街道区划、机构、职能重构,街道招商引资职能向66个产业功能区和专业招商机构转移,让街道聚焦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主责主业。制定“社区减负若干措施”,从制度层面规范社区工作准入、台账报表、信息终端、标识标牌等事项,社区证明事项从313项缩减到15项;设立社区专项资金,每年平均为每个城乡社区匹配35万元保障资金完善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体系,新培育中级以上职称专业社工2800人。制定网格力量整合的指导意见,赋予社区党组织统筹调度网格资金、人员的权力,把综治、环保、城管等25个部门分散下沉的资源力量整合起来,在全国率先推行网格、队伍、职责、平台、数据、工作流程“六大融合”,实现社区层面“多网合一、一网管理”。

干净整洁的社区 潘东 摄

通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成都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理念深入人心、制度机制日趋成熟、实践探索推陈出新,城乡社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市民的获得感、认同感、归属感显著增强,城市宜居品质和精神气质明显提升,城市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协同推进的新阶段。成都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探索实践入选全国城市基层党建优秀案例,荣获全国“2018年民生示范工程”第一名。第三方万人问卷调查显示,95.8%的受访群众认可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建设,96.6%的受访群众表示社区环境面貌发生可喜变化

编辑:何静

责任编辑:叶升芃

值班主任:吴雷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