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大运·综述篇 | 中国和大运会的不解之缘

来源:看度新闻 2020年03月27日 17:57

如果说中国全面参加亚洲体育是从1974年德黑兰亚运会开始的,那么中国走向世界舞台就是从1977年大运会开始的。其实,中国和大运会一直有着不解之缘。

早在1959年,中国就参加了第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但真正做到历届大运会都参加,一直到1977年才实现。大运会为我国体育健儿走向世界,提供了绝好的舞台,也留下了许多纪录。

1991年英国谢菲尔德大运会,夏嘉平获得网球男单金牌,这是迄今为止我国男子网球运动员在世界综合性运动会上取得的最好成绩。2001年北京大运会,李娜夺得女单、女双、混双3块金牌,也为她2011年法网和2014年澳网夺得女单桂冠奠定了基础。中国女足在1996奥运会和1999世界杯两度获得世界亚军,在2011年深圳大运会上,中国女足获得了冠军。

从2005年开始,我国参加大运会的组队方式由国家体育总局转为教育部门。此后,我国参加大运会的代表团成员就以在校大学生为主,减少了之前在大学读书的国家队运动员。以去年落幕的意大利那不勒斯大运会为例,中国女排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等6所高校;男排队员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7所高校;乒乓球队员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高校;中国女足的20名队员来自江苏师范大学、东华大学。

我国还经历了从参与大运会到举办大运会的过程,显示了我国深度参与国际体育的意愿和实践。2001年北京举办了大运会,2011年深圳举办了大运会,2021年,成都即将举办大运会。从这3个城市看,频率是10年1届。根据成都市的规划,到2030年,成都将重点举办256个国际体育赛事,洲际锦标赛以上级别赛事要达到75%。

我国许多优秀运动员退役之后,会选择进入大学进行深度学习,例如上海游泳选手庞佳颖目前在同济大学任教;“亚洲飞人”苏炳添之前是暨南大学的学生,现在是该校的副教授。大学是体育科研的重镇,因此在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大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每年有约800万大学毕业生,在校大学生群体更是达到2700万,相当于欧洲一个中等国家的全部人口,因此,大学体育开展得如何与我国未来发展息息相关。

看度记者:袁淼

编辑:邓海燕

版面编辑:冯天赐

责任编辑:雷启枝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