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新奋斗者 | 为火车“铺路”的年轻人
“95后”在大众观念里仍是停留在“襁褓中”的一代人,直到一场疫情,考验了整个国家,同时也考验了青年人,促成了他们的成长和蜕变,展现了他们的能力与风采。如今各行各业不断涌现的新奋斗者,他们逐渐成为小家的中流砥柱、社会的发展栋梁。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看度推出系列特别策划“致敬新奋斗者”,通过讲述成都青年的奋斗故事,向他们致以敬意。
“哐当,哐当,哐当……”如果你曾搭上火车去远方追求梦想;如果你曾搭上火车跟心爱的人“浪迹天涯”......那你对这声音一定不会陌生。这种火车与钢轨接触发出的摩擦声,伴随了几代人的来来去去。
如今铁路飞速发展,这种声音也在逐渐远去。对旅客来说,列车乘坐的舒适度越来越高;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守护的使命一直在身上,甚至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就是铁路工务人,一直守护火车在两条“钢轨”上安全运行的劳动者,是铁路线上流动的“特种部队”,号称铁路上的“吉普塞人”。
住在铁路线上的人
如果突然有一天有人来租你在铁路旁的房子,只住几天,但可能会给你一个月的房租,不用担心自己是不是遇见了什么坏人,他们也许只是需要一直住在铁路旁的线路工。
铁路线路工,指巡视铁路线路、保持线路设备完整和质量均衡,使列车能以规定速度安全、平稳、不间断地在铁轨线路上运行,并尽量延长铁道线路设备使用寿命的专业人员。说白了,就是一直生活在铁路边,工作在铁路上,不断地检查铁路,及时发现隐患,解决隐患的一群人。如果有什么紧急情况,他们肯定是第一个出现在现场的人。
这是一个需要常年在荒郊野外并且昼夜颠倒的职业,风餐露宿、日晒雨淋……你能想到在野外工作的困难,他们都会遇到。
年轻人大多干不下来?
今年47岁的副工长李仁全已经在铁路线上工作27年了,27年间他带过不少徒弟,他最喜欢能吃苦,又能干的“娃娃”。“做我们这个活路,不吃苦不得行,天天白天干了晚上干,最热、最冷的时候我们都在铁路线上,荒郊野外的生活条件更不用说了,为了保证铁路施工地段的安全,三天两头就得‘搬家’,有时候连可以住的房子都没有,自己临时搭棚棚就将就了,在这种艰苦条件下,估计很多现在的轻人干不下来,来两个月就得跑。”李仁全笑着说道。
但也有例外,生于1997年的周之杰就让他刮目相看,是他现在最为得意弟子。
周之杰,1997年6月出生,2018年,大专毕业的周之杰通过招聘考试来到了成都工务大机段线路清筛一车间整交巡养工区,成为了一名线路工人。能吃苦是师傅李仁全喜欢他的理由,但平常嘻嘻哈哈的周之杰在谈到工作时也会苦笑:“晚上干下半夜,白天要上最高温,十多个小时的野外活路,不辛苦,那是假的”。
我们是铁路的男人
说起周之杰的工作,说简单也简单,说艰难也异常艰难。4月底,金堂县白天的最高温已经升至三十多度,下午1点,已经没有人在室外活动了。这时,周之杰他们的巡养工班整装待发,整齐列队在了铁轨旁。例行点名,安全技术交底嘱咐,解散,然后小队人员,沿着铁路沿线向远处走去。
“什么时候最热,我们就什么时候出门”,周之杰介绍。铁路上的两条钢轨,受热胀冷缩影响,在温度较高的时候,钢轨内部应力增大,轨道结构容易出现胀轨,一旦胀轨,轨道就会出现弯曲、变形等,从而影响列车行车安全。为保证列车的平稳运行,周之杰他们白天的工作时间往往就是从下午1点到5点,即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段。
钢轨是否出现弯曲?轨距是否发生变化?有没有高低不平的情况,要观察、测量这些现象,这就需要线路工趴得够低,人基本都要跪在钢轨上。而在4月底的下午2点半,钢轨的温度已经达到50多度。趴下、起来、起来、趴下……大概一百米左右就要重复一次这样的动作,这一重复就是烈日下的四公里。
“轨温50度,超出所定轨温15度以上,需要浇水”,一声“令”下,其他几位负责浇水降温的工友,背着喷雾器走上了轨道,来回往复,直到轨温都降了下来。如果太阳太大,轨温一会儿又升上来怎么办?“那就一直打,我们最长打过四五个小时,就一直在太阳底下”,周之杰说道。
下午5点,周之杰结束了一天一半的工作,因为在短暂的休息后,晚上11点,他又将踏上路程。跟其他工班交接线路,对当日施工线路进行检查、对线路情况进行总体评估……等工作一项一项地忙完,时间就来到了凌晨4点。在这黑暗即将结束,万物等待苏醒的时刻,周之杰才拖着疲惫的身体,慢慢走回铁路旁的“家”。
每天都需要精心呵护的铁路,让这群人成为了“铁路的男人”。“你说我咋个耍朋友嘛,常年都在荒郊野外,搬家勤得连网购地址都没法填,半夜干活,早上补瞌睡,下午要出巡,身边的都是大老爷们,条件差的时候,连澡都没法洗”,周之杰苦笑。
“铁三代”的传承
谈到为什么这么辛苦,还选择去铁路上工作,周之杰提到了一个词“铁三代”。
1950年,周之杰的爷爷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穿上军装后,就立马奔赴朝鲜战场,参加“抗美援朝”,并参战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完成作战任务回国后,周之杰爷爷的部队整建制改编为“第一铁路工程局”,从此爷爷就成了周家第一代铁路工人,曾参加过北京、石家庄、保定、三门峡等车站及附属工程的建设。
周爷爷抗美援朝时获得的奖章/受访者供图
周之杰的爸爸是周家的第二代铁路工人,1981年从部队退伍后直接分配到了成都铁路局成都车务段工作,在车务部门历任扳道员、站务员、调车员、助理值班员、车站值班员和安全员。在这条铁路线上,周爸爸不仅收获了事业,还拥有了爱情,与同在铁路上工作的周妈妈喜结连理。今年6月,跟铁路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周爸爸、周妈妈,都即将退休。
从小在铁路边长大的周之杰,注定与铁路有着不解之缘,“我好像都没想过要干其他的工作,一毕业就去了铁路系统”,“其实我在爷爷、父母身上看到了一种铁路精神,那就是坚守实干,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他们认真的样子真的很吸引我,我想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周爸爸给车站新进工讲成昆精神/受访者供图
他说,未来可期
上班严肃认真、不苟言笑的周之杰,脱下工装后,就又变成了别无二致的“95后”少年,喜欢篮球,爱好旅游,就连做饭都能找到其中的乐趣,“以前在家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都不知道做好一顿饭原来这么有成就感”。
“年轻就是要奋斗,吃点苦算什么”,这是周之杰在采访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被他奉为真理的一句话。6月,父母退休后,周之杰就是家里唯一的铁路人了。接下来,他打算先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学习业务,向专业技术和管理岗位奋进。在他看来,未来可期,自己将一直奋斗在追寻的路上……
版面编辑:张强
责任编辑:李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