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很成都(21) | 原创歌曲《为爱逆行》 致敬疫情阻击战中最美逆行背影
“在风中,在雨中,没有人行色匆匆;在公园,在街道,没有了往日的喧闹……”疫情防控进行时,全民打响疫情阻击战。从闻令而动、勇挑重担的人民子弟兵,到席不暇暖、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的医护人员;从每天在防疫第一线工作14个小时的老党员,到身患渐冻症仍固守阵地的医院院长……尽管岗位不同,但每个人都努力做到守土尽责。成都市民在短时间内自发创作了歌曲《为爱逆行》,致敬防病毒、抗病毒战斗的每一个人,尤其那些逆行的人们!
歌曲创作背景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打乱了大家出行的节奏。本来一个热闹的新年,大家只能闭门不出。然而,医务工作者、政府公务人员等许多岗位仍然坚守。人民的健康就是他们的使命,社会的平稳安定,就是他们的集结号。他们的坚守,诠释了责任和奉献,他们的努力,构筑了生命防线!
歌词的创作源头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都爱短信微信拜年,互相祝福新年的美好,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熊平深切感受到,当此危急之时,每个人都不是孤岛,每个坚守工作岗位的人都在默默奉献付出,大家只有一个共同的敌人:新型冠状病毒!1月28日(大年初二)早早踏上工作岗位路途的熊平,想起新闻中四川医生出行征武汉的一帧帧画面,不自觉拿出手机,短短十分钟就创作出了这首歌词。“最初是以《抗毒之歌》发在朋友圈向大家祝福新年的,随着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共鸣关注,才有了后来的谱曲拍MV。”熊平说,“作为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工作之余换一种方式参与到这场阻击战中,是很有意义的。”
歌曲30个小时诞生
1月28日下午,陈万教授收到一个朋友发来的祝福微信,突然眼前一亮,有种豁然开朗激情难抑的情绪在心中激荡,“面对汹涌而来的疫情,作为文艺工作者,总想参与其中,尽点绵薄之力,但又有种无力感,不知从什么地方下手。收到这个微信后,我不是把它看成简单的祝福,真挚的语言,接地气的表述,简直就是一首不刻意雕琢的抗击疫情之歌,我必须在第一时间把它谱写出来,演唱出去,为所有参与疫情阻击战的人壮行。”事隔数日,陈万教授回忆起当时的心情,点点滴滴依然在目。就这样,熊平和陈万,这两个互不相识的人,因为共同的心愿交织在一起了。1月28日下午偶然收到微信,一个多小时谱好曲,晚上和团队编曲;1月29日下午6点和同事杨静老师(四川音乐学院歌剧合唱系教师)进棚录音,29日晚上熬夜进行后期制作;30凌晨3点钟歌曲成品诞生……从作曲到歌曲成品的诞生一共用时30个小时左右,这在陈万教授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是绝无仅有的。“我们只是想和那些逆行的英雄一样,争分夺秒去工作,把感谢和祝福第一时刻送到他们的身边!”
每一份平凡的努力,都是一种坚持。作为文艺爱好者和工作者,他们被这些逆行者的行动感动!正是这一份感动,他们也加入逆行者队伍,将这些美丽的身影谱写成歌,号召更多的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抗击病毒!
创作团队介绍
【词作者】成都市政府研究室熊平,从大年三十到现在一直坚守岗位,他以一个逆行者的亲身感受,写出了所有坚守者的初心。
【曲作者和演唱者之一】四川音乐学院的陈万教授,从1月28日(大年初二)歌词写成开始夜以继日工作了三天,谱写成曲。
陈万,四川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青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首批会员,四川省音乐家协会理事,四川省评论家协会理事。创作的大合唱作品《羊角花开》获得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入选中小学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创作的大合唱作品《站在新起点》获得中国音乐政府奖—文华奖,无伴奏混声合唱《Ma—Go—Du—火把》获得第九届巴蜀文艺奖,演唱曾获得文化部第八届全国声乐比赛文华表演奖,是我国少有演唱与创作均获得过文化部文华奖的艺术家。
【演唱者之一】来自四川音乐学院的藏族同胞杨静,在家人团聚之时,她特意从藏区赶回成都录制歌曲。
杨静,藏族,工作单位四川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硕士。近年来演唱和录音的作品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金钟奖、巴蜀文艺奖等重要奖项,承担多项国家艺术基金大型项目的独唱录音工作、积极参加省市政府、央视、省市电视台和学校组织的国内外各级各类演出。曾出访法国、比利时、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国进行国家文化交流演出。并长期致力于藏族民俗、音乐文化研究及声乐作品创作。
编辑:谢敏珊
版面编辑:朱书婉
责任编辑:何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