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传人”是什么?如何防“物传人”?华西教授说……
当前,我国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聚集性疫情时有发生。冬季气温低,一旦温度低于0摄氏度时,所有物质都变成了“冷链”物品,更有可能携带病毒,如何阻断病毒“物传人”成为急需关注的话题。
近日,在由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省卫生健康宣教中心制作的《一周医讲安有话说》第二十二期栏目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梁宗安教授为大家讲解了应如何预防“物传人”。
“物传人”传播率较低,但要警惕
“物传人”是什么?与“人传人”有什么区别?“物传人,顾名思义,传染源是受污染的物品,物品上有活的病毒,人接触后被感染。”梁宗安说:“人传人的传染源是人,目前已知包括三类人群: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无症状感染者、处于潜伏期人员。”
梁宗安进一步解释说,“物传人”中物质上的病毒量很少,而且不会增量;“人传人”中,作为传染源的人体病毒排出量大,而且体内病毒也会不断地增加,“因此,物传人的传播力相对较低。
不过,他指出,“物传人”后,第一代感染者成为感染源,也会传染给其他人,就是第二代病人,因此,“物传人”还是需要高度重视。
冬季传播概率增高在于病毒更易存活,随着入境人员增加,疫情防控更难。梁宗安认为,具体应从以下几点进行防范:第一,要加强进口物品检测和消毒;第二,要加强从业人员管理;第三,要做到环境检测;第四,开展高风险人群疫苗接种。
为防“物传人”,四川定期采样核酸检测
“原来以为冷链可以作为病毒载体,但到了冬季,温度低于0摄氏度时,所有物质都变成了“冷链”物品,更有可能携带病毒。”梁宗安说。
“为防‘物传人’,我国做了相关规定,我省也做了很多工作。”梁宗安透露,2020年9月,四川就已经制定并下发了《四川省新冠肺炎监测技术方案(试行)》,将预防“物传人”的工作融入到疫情常态化监测工作中。
例如,四川省通过对农贸市场环境、医疗机构外环境、学校外环境和进口冷链食品等重点环节、环境的监测,对冷冻水产品及肉类表面、案板台面等物表、污水、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以及医疗机构环境样本和学校环境样本进行定期采样核酸检测,以及时掌握环境中新冠肺炎可能污染情况,以预防“物传人”发生。
2020年12月,我省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四川省新冠肺炎重点人群及特定环境核酸检测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要求做好隔离场所、医疗机构等特定环境及物品监测。
如何防“物传人”,市民应科学戴口罩、勤洗手
进入冬季,天气寒冷,新冠病毒在污染物体表面存活时间延长。梁宗安提醒市民,进入冬季后,一定要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外出选购海鲜等物品时,要坚持科学佩戴口罩,选购后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洗手前不碰触口、鼻、眼等部位。处理食品前后洗手,烹饪时煮熟煮透。
看度记者:唐韵
版面编辑:陈静
责任编辑:张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