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全会精神发布会⑤ | 融入“双循环”格局 成都将从三个方面推进
“十四五”期间成都在推动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塑造国际竞争合作优势等方面将有怎样的工作思路?12月29日,成都市口岸物流办党组书记、主任杜进有在解读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增强国际门户枢纽功能、打造国际供应链枢纽是成都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举措和重要抓手,成都将立足自身区位特点和枢纽比较优势,重点在三个方面予以推进。
一是打造链接亚蓉欧陆空主枢纽,增强西向南向开放门户功能。完善立体大通道体系,做强泛欧泛亚空港陆港枢纽“双支撑”,构建“四向多廊”全球物流网络,增强通道综合运输效能。推动“两场一体”协同运营和航线网络结构优化,打造通达全球的骨干航线网络和航线衔接紧密的“航班波”,确保规划的14条全货机航线在2021年全部开通并持续加密航班频次,形成“中东—成渝—日韩”全货机航空快线网络。增强国际铁路港承载集疏功能和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西部陆海新通道主枢纽功能,加快完善“7+5”国际陆海联运通道布局,推动亚蓉欧班列网络优化、质效提升,深化成渝中欧班列合作,全面构建“欧盟—成渝—东盟”陆路及铁海联运开放通道网络。
二是扩容提能口岸载体平台,营造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完善口岸开放体系,加快推动天府国际空港综保区、天府国际机场口岸设施及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建设,优化提升口岸布局功能和服务保障能力,推动综保区提质增效、开放口岸拓能升级和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推动智慧口岸建设,重点推进通关模式改革、业务流程优化、设施设备改造、信息系统建设,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应用功能,巩固深化提效降费成果,优化提升口岸服务水平。
三是提升数智化国际化供应链水平,服务开放型产业体系发展需求。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开放型优势产业集群供应链需求为导向,精准匹配信息、资金、用地等要素资源,加快推动“四港六中心”物流枢纽建设,支持物流企业数智化、国际化、平台化转型发展。围绕产业供应链、消费供应链体系建设,招引培育一批集成国际采购、全球配送、跨境分销等功能的高能级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形成一个主导产业匹配数个供应链龙头平台的“一产一链”新体系及一个供应链龙头平台集成多个专业细分领域中小平台的“一主多点”新格局。
看度记者:杨岚
版面编辑:冯天赐
责任编辑:何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