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之外 听“嬢嬢”的话
▲点击播放视频
2019年3月15日,由8名发起人组织的“春熙嬢嬢”志愿服务队开始走街串巷,每日在春熙路步行街开展常态巡逻,为游客提供交通咨询,开展文明劝导。新年伊始,在这个特殊的春节,在往日繁华的春熙路上,这群平均年龄70岁的“嬢嬢”们仍然坚守社区一线。
1
一声提醒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眼下的春熙路没有了昔日商业繁华、人群熙来攘往的景象。自1924年建成以来,“百年春熙”成为成都的一张名片,那是城市的气质,是远方客人的向往与留念。新春如约而至,却夹杂着阵阵寒意,平日热情的商家大门紧闭,如织的人流恍如烟云。
游客少了,但“春熙嬢嬢”的责任更重了。
“小伙子,把你口罩拉上面一点,要把鼻子遮到,为了你的健康。”穿着蓝色志愿者外套的陈嬢嬢又开始“管闲事”了。这闲事管得不多,管得正好。
从“春熙嬢嬢”志愿服务队成立开始,陈朝珍便和队员们走上闹市街头,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人来人往的春熙路上总能看到一抹靓丽的蓝色身影。
▲左起第二位陈朝珍
疫情爆发后,陈朝珍依然闲不住。“您好,我是‘春熙嬢嬢’陈朝珍。”“陈嬢嬢,您又来啦,我们一家都很好。”25号院姚婆婆的孙女开门问好。在街坊邻居眼中,陈嬢不仅是最熟悉的长辈,也是最值得信赖的朋友。春节期间,担心居民们的防护意识不到位,陈朝珍主动协助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入户排查和宣传登记。
“张大爷,在不在家”,“李阿姨,我们来做个登记”。前期入户登记时,不少工作人员吃了闭门羹,但是一听到陈嬢的声音,门却打开了。“许多老年人警惕意识还是比较高,还是陈嬢出马管用!”总府路社区工作人员感叹到。目前,社区对疫情防控工作已经入户排查了三轮,740户居民都没落下。
陈嬢常说:“在外人看来,也许我做的这些事都微不足道,但是我还是会继续坚持做下去,因为我热爱成都,热爱我所在的社区,热爱我所居住的大院。”说是“嬢嬢”,然而今年陈朝珍却已经73岁了,“嬢嬢听起亲切,和大家距离一下就拉近了。”
虽然眼下这支春熙路志愿服务队伍成员平均年龄超过了70岁,但是大家都不想把自己当成“奶奶”。“我还能动,头脑也清醒。”陈嬢劝人总有自己的一套。作为锦江区人大代表,陈朝珍一直关心着国家大事,疫情当前陈嬢劝人从来没得“过场”,把谁都当自家人。
久而久之,片区的居民都晓得:“嬢嬢”的话要听。
2
幺姐的“小喇叭”
“戴口罩、勤洗手、不聚会,不传谣。”响起小喇叭,大伙都知道是幺姐又来了。
街坊邻居口中的“幺姐”“幺嬢嬢”名叫吕懋玲,由于她在家里排行老幺,从“幺妹儿”到“幺嬢嬢”,这一称呼就伴随了她63年。
“幺姐”的“吆喝”要从1994年说起。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北京看到的一个场景:一位大姐拿着喇叭在院子里喊,让大家注意蜂窝煤,关好门窗。“幺姐”觉得这个办法很好,就学了回来。那时她刚来到社区工作,起初,她是扯着嗓子走街串户吆喝,后来社区为她配了个小喇叭,这也是核心城区唯一的小喇叭。
幺姐个子不高,吆喝起来却十分有劲儿。这吆喝也有技巧,要动静大,听得清,不光提气有讲究,选择方位也有关系。该挪步子时候走,看准位子吼,在街道院落,幺姐基本都把每个点位踩得烂熟,吆喝起来也带着节奏。每日的“晚间提醒”是幺姐的必修课,晚饭过后,风雨无阻,一直坚持到现在。不少居民说,“我们还是娃娃的时候就听惯了这一腔,我们是听到她的吆喝长大的。”
这一腔,幺姐吼了15年,比起以往的居家安全提醒,“幺姐”今年的春节过得尤为紧张和充实。电视里滚动播报的新型肺炎疫情和不断增加的感染数据愈发让她坐不住,看着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每天冒着风险、顶着严寒在院落敲门入户,发放宣传单至夜深,“幺姐”决定加入这支抗疫队伍,她拿着小喇叭,和街道、社区一同步入各院落楼栋,大年初三起,“防疫播报”每晚7点-8点准时响起。
“屋头要通风,出门戴口罩……”幺姐今年也63岁了,身体倒还结实。起初,社区考虑到“幺姐”年龄大了,每天走街串巷的很辛苦,加之伴随着被传染的风险,多次劝阻过,但每次都被“幺姐”挡回来。
“晓得你们是关心我,但是我看到社区的工作人员们都舍弃了与家人的团聚,加班加点的为我们服务,实在是忍心不得,你们就同意我拿起小喇叭吆喝宣传嘛,我坚决从自身做起,宣传大家戴口罩、勤洗手、不聚会,我们街坊邻居绝对不能有感染的……”
“幺姐”言辞恳切,不过幺姐腿脚大不如以前了,八、九年前开始,天气一凉腿就疼得厉害,有时下楼都成为问题。家人虽然担心她的身体,但也知道拦不住。“以前刮风下雨都没停过,这阵我在家哪闲得下心哦。”顶着冬日寒风细雨,幺姐把疫情防控的注意事项传递到每家每户。
3
“别紧张,嬢嬢在”
“嬢嬢,最近这个新型冠状病毒好凶哦,有点害怕”,“王嬢,这两天出趟门得不得被感染哦”,每天王晓莉的手机都会接到许多咨询的电话,大伙信赖王嬢,遇到事儿也先问问王嬢该怎么应对。
在春熙路这一片儿,王嬢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诚信和热心,帮人不计回报,为人心细,答应的事儿再难也会做好。经费有难处,她能多贴点就补上;人手不够,她能多做点就顶上。谁家有什么困难,她都心甘情愿地提供帮助。
疫情期间,“春熙嬢嬢”开设了“心理抚慰专线”,针对疫情期间居民紧张情绪进行疏通,王嬢成为了“心理辅导员”。
在入户工作中,发现很多群众面对疫情有一些恐慌,社区将“心理抚慰专线”电话通过QQ、微信群,以及宣传单的方式告知居民,通过电话咨询为大伙做好心理工作。
“这个妹妹,不(要)紧张。第一你要相信我们的国家,相信我们的党,全力以赴在解决这个问题……”电话这头,王嬢的手微微有些颤抖,眼镜和口罩将她脸颊包裹得严严实实,虽然身体有些吃力,但是王嬢的声音却格外亲切。
每天一有空,王嬢就不停的翻看疫情最新情况,了解最新防疫知识。对于75岁的王晓莉来说,要记住太多内容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对于关键的知识点,王孃都会耐心的记录下来,方便查找和梳理。
“王嬢,成都是不是要封城了?”每天,居民都有许多问题咨询到王嬢这里,针对网络上的谣言,王嬢就是一句话:千万莫信!对于拿不准的信息,王嬢都会去查找相关信息和信息出处,耐心寻求答案,为居民排解心中的紧张情绪。
“天天出门的我要劝导,不出门的我也要电话了解一下情况。”社区群众她很熟悉,群众们对她也很信赖。电话一打开,通话记录上都是附近邻居。“天天大家都打到照面在,帮不上大忙就打打电话,报声平安心头也安逸。”
街上的人少了,却隔不了街坊邻居间的牵挂。“不要怕,嬢嬢给你解决”,嬢嬢的“闲事”管得人心中更有温度。
等春熙路“转”了,钟水饺、赖汤圆、夫妻肺片、韩包子就算是排队也要通通吃个巴适;王府井,伊势丹,IFS就算是不打折也要通通都逛完。当你不经意想起春熙路的这抹蓝,请记住:嬢嬢的话要听,不吃亏!
—End—
后 记
“春熙嬢嬢”不是一个人,而是活跃在春熙路一个有温度的志愿者群体。作为“百年春熙”的见证者,“春熙嬢嬢”见证了城市的变化,也付出了她们的芳华。青山在,人未老,疫情防控期间,流动在街头巷尾的这抹蓝,为安静的春熙路增添了些许亮色。
2月14日晚间播出的央视《新闻联播》关注成都防疫排查。目前,成都市正在全市开展第三轮的防疫排查,近45万名基层党员群众进入社区楼院,逐门逐户走访,确保不漏一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