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华正茂 创新中坚 | 他在成都与地震波“赛跑”

来源:看度新闻 2020年01月10日 11:45

成都既是人口大市,也是人力资源强市,拥有各类人才529万人,孕育出西南地区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近期斩获“2019全国最佳引才城市奖”,顺利成为新一线城市中最受年轻人喜欢和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最高的城市。随着一座座产业园区破茧而出,越来越多海归和高精尖人才投身“蓉漂”大军,与城市一起发展。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蓉”华正茂的他们是成都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成都如何“捕获”了他们的心?让“蓉漂才俊”来亲自回答。

要“逮”成都的青年才俊,还得来早晚高峰的城南。

早晨9点的天府五街,人们拎着豆浆包子急匆匆往软件园里涌,四散进入各个办公区。

此时,王暾博士已开完了晨会,号称“与地震波赛跑”的他是四川达州人,曾在美国与欧洲留学,08年回国到成都开创地震预警事业,担任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一职。

▲王暾博士 图片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提供

多年坐着“冷板凳”搞研究,其中辛苦不可一言蔽之。

2019年6月,在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的6.0级地震中,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下称“减灾所”)提前10秒给宜宾市预警,提前60秒给成都预警,震中附近宜宾、泸州、自贡、成都等地民众通过电视、手机、专用预警终端收到预警提示,至此,减灾所的创举开始被全国乃至世界瞩目。

网友家中电视收到地震预警

“成都是离汶川灾区最近的大城市,而我也需要人才,才能够创建团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王暾博士立即决定回国,成都是他觉得最适合选择的城市。

面对国内近乎空白的地震预警研究领域,王暾博士认为自己需要找到一个可以快速寻找人才资源、组建团队的城市。且由于离当时汶川大地震震中较近,选址成都对于后期研究有较大助益,这可谓他的最佳选择。

回蓉后,在政府的资金及人才项目支持下,王暾博士从零开始,逐步构建了一个以地震预警为核心科技的创新团队。如今团队规模已达80人,其中50人是技术研发人员,有近70%从成都本地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减灾所就业。

“成都这方面一直做的很好,每年政府都会邀请各地甚至国外的人才来访问,他们来了之后很认同这个环境,就这么留下来的也不在少数。”

王暾博士认为,成都面面俱到的人才政策与快慢相宜的生活环境使得更多人来到成都,留在成都,他也是被吸引的一员。但王暾发现,留下后的路才是最具挑战的,创业困难重重,是这座城市再次给了他力量。

技术研发后,还需要应用推广,否则便是一局死棋。

即使应用的风险重重,王暾博士还是得到了成都高新区负责人的鼓励支持:“‘如果高新区不领头做这个事,那全国可能就做不起来了;如果成都都不率先应用这个技术,那谁又会来用呢?’他这样说,我到现在还记得!”

王暾博士告诉看度记者:“成都为中国地震预警领域填补了空白。”在这里诞生了第一个应用地震预警的项目、第一根应用地震预警的燃气管线、第一个应用地震预警的电梯……

研究所创办11年以来,任务一直十分艰巨。一切从无到有,王暾博士感慨万千:“我们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代,有非常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和环境。”

忙碌中易感时间飞逝,夜幕降临,软件园依旧灯火通明,王暾博士投入到了紧张的研究工作中。

“地震预警不是小事,关乎着所有市民的安全。”

11年前,他的使命是让成都、让中国老百姓在地震发生时都能收到预警。现在,他希望通过减灾所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成都智造”的地震预警成果服务全球更多地方,“这就是我们现在不断延伸的使命”。

从成都出发,他的目标去向更远方。

看度记者:叶升芃

视频:唐蕾

责任编辑:何静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