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维权在线丨保护消费者权益 成都公安在行动
人民群众“一饮一食,一病一痛,一呼一吸间……皆为民生”。如何才能更好预防和打击食药环和知识产权犯罪,高质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让百姓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食物、用上安全药品,生活在宜居环境中,深切感受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成都公安紧密围绕“平安中国、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和实现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依法重拳出击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假冒伪劣、知识产权等违法犯罪行为。2018年以来,成都公安共立食品药品、知识产权类案件600余起,依法刑事打击900余人。
重拳打击生产销售特大“假药”案
“只需交纳1500元会费便可成为某爱心组织会员,会员三代人免费享受医疗、养老和分红福利……”一位四十余岁中年男士饶有兴致地向身边几位朋友介绍会员福利政策,期待新成员入会。
“真有这等好事?一人入会三代人免费享受多种福利?”
2020年8月,成都公安专案民警发现上述异常线索后,敏锐察觉该案涉及百姓民生,联合郫都区公安分局迅速展开调查。经查,犯罪嫌疑人郑某某利用一爱心组织和一家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交纳1500元会费可为三代人免费医疗、养老分红为噱头,在多地设立分部吸纳会员形成网络销售群体,将伙同他人非法生产的药丸、药酒、药膏等假药,通过会员网络向末端会员销售谋取非法利益。
网络运维、隐蔽性强,涉及人员多、地域广,会员又多为生病患者,如何才能依法严厉打击违法人员,最大限度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经专案民警多次分析研判,不辞辛劳辗转多地巡线追踪,逐步梳理出一个以郑某某为首的特大生产、销售假药团伙,查获各类假药2万余公斤及大量辅材,查扣冻结涉案资金三千余万元,依法对94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拘留,其中71名犯罪嫌疑人被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公诉。
打击假冒注册商标刻不容缓
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只有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净化消费市场、维护广大消费者权益,才能让人民群众买的放心、吃的安心。近年来,为追求高利润高回报,“傍名牌”的现象屡见不鲜,部分不法商家选择通过仿冒知名品牌商标的方式,企图通过“走捷径”牟取暴利。不仅如此,卖货方式也越来越多,主播引流制造噱头、微商成立“工作室”建群卖假冒伪劣商品……
成都龙泉驿区公安分局接移交线索称,在一市场发现多件疑似假冒伪劣某品牌酸奶含乳饮料。假冒注册商标的酸奶一旦被消费者购买饮用,是否影响消费者健康,品牌食品公司诚信是否遭受质疑,还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
成都公安民警迅速赶赴现场、辗转多地调查发现,一家食品有限公司与某品牌食品公司签订代加工协议后,未经品牌食品公司注册商标授权,私自从外省一家包装材料厂业务员处购买假冒注册商标品牌奶卷膜7万余个,利用每次代加工生产酸乐奶剩余原材料、酸乐奶生产线,将原材料灌装至假卷膜内,后用编码机将品牌酸乐奶其他代工厂生产批号、日期印刷至自己生产的酸乐奶上,低价销售赚取非法利益,涉案金额11万余元。
目前,主要涉案人员邓某等人以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温馨提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上述案例仅仅只是成都公安广大民辅警坚守初心、忠诚守护公园城市,保护舌尖安全和知识产权的缩影。值此“3.15”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成都公安温馨提示: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购买尽量通过正规渠道,了解商品属性、特点。
3、保存购买凭证。购买后应尽可让销售者出具发票、收据和其他书面证明材料,以便在受到侵害时,能够有效进行索赔。
4。自动与商家协商。当发现购买商品与自己需求不相符时,第一时间与商家协商沟通,指出自己购买目的与商品不相符合,申请更换或者退货。
5、12315维权。在与商家沟通无果情况下,可拨打12315电话,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在使用12315之前,最好能保留商家不正当交易有效凭证。
看度记者:林铎
编辑:陈静
版面编辑:邓海燕
责任编辑:雷启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