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星堆修文物

来源:看度新闻 2021年03月23日 18:42

近日,三星堆遗址时隔34年再次发掘并出土了大量精美文物的消息,吸引了许多市民的关注。但鲜为人知的是,文物的出土其实仅仅是一个开始,要想让文物露出真容,还需要经过重要的一步——文物修复。

虽然已经退休多年,但74岁的文物修复专家杨晓邬这几天一直都待在三星堆,往返于遗址和博物馆之间。馆方这次特意邀请他前来为年轻后辈提供技术指导。作为四川省内首屈一指的文物修复专家,杨晓邬几乎参与并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所有青铜器等文物的修复。看着这次出土的这些既熟悉又新鲜的文物,杨晓邬的思绪立刻回到了三十多年前。

1986年时,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文物,有一大半都是由他亲手修复,其中包括大家最为熟悉的纵目面具,青铜大立人,青铜神树。

把破碎被毁的文物还原成原来的样貌,犹如在做一场最高阶的“拼图游戏”。而在当年的三星堆文物修复工作中,由于出土的器物太罕见,相当于这场“拼图游戏”连一份说明书也没有,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当年,三星堆出土了成百上千件青铜器,从金面人头像到纵目面具,一大半是杨晓邬亲手修复的。但最令杨晓邬自豪的,则是被命名为一号神树的青铜神树。“它出土于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高达395厘米,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发现的最大的单件青铜文物。”

文物修复,是一项漫长而烦琐的工作,而40多年来,杨晓邬却一直醉心其中。当他退休之时,当年和他一起修复三星堆文物的徒弟郭汉中,早已接过衣钵挑起大梁。如今,作为三星堆博物馆陈列保管部副部长的郭汉中,在馆内成立了自己的文物修复工作室,也带着七八个徒弟,一同让那些在地底沉睡多年的文物,在他们的手中彻底苏醒过来。

目前,由于三星堆的考古发掘还在持续进行中,相关的文物修复工作也需要等待统一调度和分配。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将有大量的新出土文物会被集中送到博物馆的小楼里,而郭汉中的工作室也将在那一天开始,变得异常忙碌。穿梭于其中的他和他的弟子们,就这样把三星堆文物的修复工作,一代代地传承了下去。

看度记者:陈路

编辑:何佳昕

版面编辑:冯天赐

责任编辑:何静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