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艳:优秀共产党员 江竹筠的革命故事
宣讲员
罗艳,成都市武侯融媒体中心主持人、记者。2018年成都市第四届绿色频率频道创建子活动,成都广播电视十佳主持人称号;2018年度(第36届)成都新闻奖专项奖;2019年成都市武侯区融媒体中心新闻工作优秀奖;2019年武侯区“三八”红旗手称号。
宣讲感悟
如今幸福美好的生活,源自千千万万优秀共产党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活在当下的我们,应把握新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到底!
作品
优秀共产党员 江竹筠的革命故事
追寻党史印记,坚守初心如一,我是主持人罗艳。说到四川大学,它是国家“985”“211”重点大学,也是国家确定的双一流大学。其中,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位于我区望江路街道,在该校区有一个江姐纪念馆。江姐全名叫江竹筠,是著名的红岩烈士,也是众多为新中国诞生献出宝贵生命的共产党员的典型代表,但很多人不知道,她也是四川大学的校友。1944年—1946年江姐在校的学习生活经历,为江姐对党忠诚和信仰坚定的精神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天和大家分享江姐短暂而伟大的一生。
江竹筠,1920年出生在四川省自贡市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在中国公学附中读高中的江竹筠,经同学戴克宇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5月,中共重庆市委指派江竹筠,给重庆市委第一委员彭咏梧当助手,假扮夫妻用于掩护党的秘密机关。1944年春,江竹筠在重庆被特务跟踪,川东地下党安排她撤离到成都,改名江志炜,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就读。
这个是江姐纪念馆中的核心部分“江姐纪念展厅”,该展览由“早年经历”“江姐在川大”“百炼成钢”三部分组成,重点展示了江姐在川大的学习生活。比如:有江姐亲自填写的入学登记表、申请困难补助登记名册和转系登记名册等,这些档案生动还原了一个思想进步、青春热情的江竹筠的校园生活。
按照党组织要求,在校期间的江竹筠以隐蔽为主,尽量避免在学生运动中抛头露面,但可配合党组织秘密工作,壮大革命力量。在四川大学的江竹筠像知心大姐一样关心同学,不仅自己成绩优秀,还带动寝室的学习氛围;不仅主动为家境贫寒的同学解决学习生活困难,而且潜移默化启发同学进步。1944年10月后,四川大学先后建起二十多个学生进步团队,江竹筠参加了中国民主青年协会、文学笔会、女声社等三个进步团体,他密切关注各团体活动及其领导成员的长处和不足,在关键时刻进行指导。江竹筠作为女声社副社长,在她的策划与鼓励下,通过自办伙食团,争取了许多中间同学加入进步组织,并把学生自治会变成了革命斗争的武器。同时,江竹筠还在声援昆明“一二·一”惨案大会,李实育事件,三教授事件等进步学生运动中开展了隐蔽而富有成效的工作。
1945年上半年,党组织鉴于工作需要,批准江竹筠与彭咏梧正式结婚,1946年4月,江竹筠在华西协和大学附属医院产下儿子彭云,为了在危险复杂的斗争中轻装上阵,江竹筠在行剖腹产手术时强烈要求做了绝育手术,这份勇气和魄力,展现了江姐一心向党的奉献精神。1946年8月,中共重庆市委决定让江竹筠回到重庆开展革命工作,江竹筠办理休学一年的手续后,中断了在四川大学的学业。1947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由彭咏梧领导江竹筠协助《挺进报》短短几个月就发展到1600多份,引起敌人的极大恐慌。1948年1月,彭咏梧在川东领导武装斗争时英勇牺牲,江竹筠强忍悲痛,坚持战斗在丈夫牺牲的地方,战斗在武装斗争第一线。1948年6月,由于叛徒出卖,江竹筠被捕,关押到重庆渣滓洞监狱,在狱中,江竹筠受尽酷刑,始终忠贞不屈,说出了一句激励几代人的话,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筷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当时,江姐预料到自己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就在监狱写了一封托孤遗书,是写给安弟,也就是江姐的表弟谭竹安的。据说一笔一划都是江姐用筷子磨成竹签,用棉花灰制成笔墨完成的,很难想象江姐当时书写这份遗书的艰难。信里有这么一段话“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能看出来,在这封信里,满载着江姐作为一名母亲,对儿子浓浓的思念之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祖国的无限忠诚。
1949年11月14号,重庆解放前16天,江竹筠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重庆歌乐山电台岚垭,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把殷切的期望寄托于未来,寄托于后人,寄托于党,希望能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江竹筠,一名坚定地革命者,对党无限忠诚,对祖国和人民无限热爱,为实现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用自己短暂而辉煌的一生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忠诚和担当,同时激励后来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