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熊猫后挥手“拜拜” 成都人的淡定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看度新闻 2021年07月19日 15:12
摘要:成都人是不是永远在偶遇大熊猫的路上。

7月18日上午9点左右,在邛崃市火井镇大葫村与芦山县大川镇铁路头交界处,村民上山采中草药过程中近距离拍摄到一只野生大熊猫。这只大熊猫悠闲地趴在树上睡觉,全程一副高冷的表情,对于村民的“搭讪”,只是偶尔转头看一眼,并不十分理会。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周边邛崃市火井镇近距离拍摄到野生大熊猫(图片由成都熊猫分局提供)

其实这并不是野生大熊猫第一次在邛崃大葫芦村被发现,据成都熊猫分局工作人员介绍,去年11月18日,邛崃大葫村村民凌晨1点左右也曾拍摄到野生大熊猫。

2020年11月大葫芦村村民凌晨拍到野生大熊猫(图片由成都熊猫分局提供)

作为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成都拥有大熊猫国家公园中5.4%的土地,总面积1459平方公里,其中核心保护区1145平方公里,一般控制区314平方公里。自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以来,成都熊猫分局不断加强所属片区内生物监测和生态保护修复力度,逐步打造以保护大熊猫为核心的生态家园,让野生动物逐渐和周边社区居民和谐共处。

不久前,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工作人员对红外线相机进行了数据采集整理,发现野生大熊猫在水源处喝水、嬉戏玩耍的珍贵视频。一只成年大熊猫独自在人工饮水点附近活动,它时而趴在水池边喝水,时而坐在水池里“洗澡”,时而仰卧在草地上“打滚”,憨态可掬的模样惹人怜爱。

近年来,在偶遇大熊猫这件事上,成都人的确是全国最“凡尔赛”的群体。除了掏出手机拍照,这种偶遇对于成都人而言已不再是罕有的惊喜,因为不仅是熊猫,其他珍稀动物也渐渐成了这座城市的常客。

据成都熊猫分局相关数据显示,近几年来,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等片区共布设野外巡护线路65条,红外监测线路93条,红外触发相机271台,拍摄到有效照片97100余张,有效视频22900多个。分别拍摄到了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林麝、黑熊、绿尾虹雉、毛冠鹿、鬣羚、红腹角雉、红腹锦鸡、野猪、豹猫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成都作为世界海拔落差最大的城市,蕴含着丰富的生态资源样本,也是众多珍稀动植物的王国。

2021年发布的成都市野生动植物调查报告显示,成都市高等植物增加了1069种,兽类和鸟类总数分别增加了75种和11种,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名列前茅。

目光从西向东,成都挺拔、伟岸的“身高”,足够装下常年积雪的高山和150多条大小河流,形成了平原、丘陵、高山平分秋色、地形地貌极为丰富的地理环境,也因此孕育了丰富多样的生物物种。同时,成都不仅是海拔高差最大、离珍稀动物最近,同时也是拥有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最多的特大城市,丰富的生态资源为公园城市建设奠定了优厚的自然生态本底。

从2019年起,连续两年组织开展的成都全域范围内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监测,全市现记录的高等植物有4459种,占全国的14%;记录到陆生野生脊椎动物700种,其中兽类129种,占全国19%,鸟类有496种,占全国33%,两栖类33种,爬行类42种,内陆水体鱼类129种。

《报告》显示,成都市高等植物增加了1069种,兽类和鸟类总数分别增加了75种和11种,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名列前茅。这也说明,公园城市建设以来,成都的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得到了持续的提升和改善。

独特而多样的地形地貌,不仅是大自然给成都最“深”的爱,也是成都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本底。

有了如此的自然禀赋,成都又做了哪些努力,让这座本就绚烂如画的城市更加耀眼?

近年来,在成都“推窗见雪山”的频率越来越高,背后是成都持续改善的空气质量。来自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6月,成都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44天,优良率为79.6%,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8天,优良率上升10.4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成都陆续部署了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噪声油烟污染、清洁能源替代、工地现场管理、农村和城乡接合部脏乱差、移动污染源、“散乱污”企业全面清理、“黑臭”水体全面清理等重大环境问题专项治理“八大行动”。

生态环境的优化不仅体现在自然环境中,也表现在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公园城市的“首提地”到“示范区”,成都不断锻造新动能、迸发新活力。近年来,成都坚持增绿惠民、营城聚人、筑景成势、引商兴业营城路径,实施打造多个公园场景,还将公园建设融入社区和产业功能区建设,构建公园城市新经济、新消费场景体系。

规划总长近1.7万公里的天府绿道,不仅串联起成都境内的绿地区、公园、小游园、微绿地等多级城市生态体系,有力支撑了成都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也改变了成都人的生活。今年5月20日,成都多个公园婚姻登记处正式运行,新人们在公园里体验了一场既浪漫又时尚的集体婚礼颁证仪式。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中,成都实施生态惠民示范工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致力营造生态惠民场景,使人人都享有生态绿色、文明和谐的宜居环境。

如今,成都也正积极谋划在现有14个产业生态圈基础上,通过发展低碳农业、优化能源结构、推动制造业升级、推进绿色交通、发展绿色建筑等来构建第15个低碳产业圈,为低碳发展转型、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而努力。

在山水呼应的活力生态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城园相融的城市轮廓中,市民生活更加幸福。(视频及部分图片由成都熊猫分局提供)

编辑:叶升芃

版面编辑:朱玲玉

责任编辑:何静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