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下、烟火里 成都绘就公园城市建设蓝图

来源:国际在线 2021年07月30日 19:51

七月末的仲夏之夜,暑热随着白日的一场及时雨而消退,漫步在成都公园绿道上,晚风轻拂着行人的脸颊,送来阵阵荷香。华灯初上,远处的街市霓虹闪烁、茶馆里人声鼎沸,烟火气息缭绕,人们享受着这座公园城市的舒适惬意。

新的阶段性目标开启公园城市建设新征程

7月23日,成都市委召开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成都市委关于高质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高水平创造新时代幸福美好生活的决定》。本次全会着眼于把公园城市打造成为成都最有识别度、最有竞争力、最有影响力的城市名片,体现成都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定不移建设公园城市的战略定力和坚韧意志,有利于进一步营造“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和“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品牌。

同时,全会提出2025年、2030年、2035年三个阶段性目标,对成都高质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高水平创造新时代幸福美好生活做出阶段性安排。

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新发展理念是核心和灵魂,公园城市是形态和特征,示范区是标尺和责任,三者共同昭示了新时代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方向,创新诠释了新思想新理念的城市表达。

公园城市:未来新型城市形态发展模式

“公园城市”不是在城里建公园,也不同于生态城市、花园城市、绿色城市等,是一种新型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理念和理想城市建构模式,是把“市民—公园—城市”三者关系的优化和谐作为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通过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从“公园城市”的首提地到“高质量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成都被赋予发展的新战略定位和时代使命,对公园城市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也给未来新型城市形态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发展模式。一直以来,成都秉持公园城市发展理念,营建城市新形态、探索发展新路径,推动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事实也证明,公园城市是最适合成都自身发展的道路,在一张张交出的答卷上面,公园城市的生态优势、治理效能和活力韧性进一步彰显。

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以绿色为新形态的公园城市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核心的新发展理念,为长期建设好公园城市指明了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

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成都大力实施“五绿润城”示范性工程,完成龙泉山增绿增景14万亩,修复大熊猫栖息地3.5万亩,建成各级绿道4780公里,建成“回家的路(上班的路)”社区绿道1577条,新增公园面积42.99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生态指标稳步增长。

接下来,成都将建设以绿色为新形态的公园城市,努力构建近悦远来的宜居环境。其中一个关键举措就是构建“青山绿道蓝网”生态格局。“青山绿道蓝网”是一个比较具象的概念,以青山为底、绿道为轴、江河为脉,锚固山水交融的自然本底,促进生态空间与城市空间相融共生、和谐统一,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努力绘就“身在公园、春暖花开”幸福场景,让“像成都人一样生活”成为价值认同,擦亮“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亮丽名片。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生态宜居美好幸福生活城市

进入新时代新阶段,城市竞争已转向宜居生活、人文特性的竞搏,城市宜居性越强,对人口吸引力越大,整体活力水平就越高。不久前公布的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成都人口数据格外引人关注,常住人口达2093.8万,成都成为中国第四个人口超2000万的城市,在人口规模上,成都已跻身“一线”档位,人口增长又会给成都公园城市的发展带来全面性、综合性的机遇。成都将促进“人城产”深度链接和高度融合,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为牵引,让生活城市宜居品质成为成都的持久魅力和核心竞争力。

面向“十四五”时期,成都统筹城市长远发展和市民现实需求,作出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重大部署,这既是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创新实践,也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大举措。

近年来,成都公园城市建设成果颇丰,生态改善、环境优良,绿地覆盖率显著提升,实现居民“五百米见绿”……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锦江绿道、桂溪生态公园等建设,为市民打造宽敞、无障碍、全天候的健身锻炼和公共活动空间。在青龙湖绿道上跑步骑行,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徒步漫游,甚至在自家阳台遥望雪山……成为成都人的日常。

相信不久的将来,“窗含西岭千秋雪”将成为成都的常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们的生活幸福美好。这座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将焕发不一样的生机。

版面编辑:孙雨彤

责任编辑:蒋月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