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出炉《关于全面推行建立林长制的实施意见》

来源:看度新闻 2021年11月06日 09:14
摘要:建设公园城市林业园林资源“天空地人”一体化动态监测体系。

近日,成都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建立林长制的实施意见》。

根据《实施意见》,成都市到2021年底,市、区(市)县、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林长制责任体系全面形成,实现“一山一坡、一园一林”均有人管;到2025年,责任体系更加健全,森林覆盖率达到41%,森林蓄积量达到4000万立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5%,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形态基本构建,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到2035年,责任体系更加完备,生态型、高质量、人本化、有韧性、可持续的公园城市特质充分彰显,城市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成为全国样板。

到2025年,成都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1%,森林蓄积量达到4000万立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5%

落实党政领导干部

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根据《实施意见》,成都全市将设立市、区(市)县、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林长。其中市设立林长,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设立副林长,由市级领导同志担任,按市领导联系区(市)县分片分区设置。

跨区域的重点生态区林长由市级领导同志担任。

区(市)县设立林长,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设立常务副林长,由党委、政府分管负责同志担任;设立副林长,由区(市)县领导同志担任,实行副林长包片制度。重大生态建设项目或重点生态区域可单独设立林长。

镇(街道)设立林长,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设立副林长,由党委、政府相关负责同志担任。

村(社区)设立林长,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必要时可以设立副林长。

同时,《实施意见》分级明确了林长职责。林长负责责任区域内森林、林地、湿地、公园绿地、绿道以及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等林业园林资源的保护发展工作。其中,湿地保护管理坚持林水相依、林田相融,与河(湖)长制责任区域全面对接、不重不漏,实现湿地保护全覆盖。

另外,上级林长负责组织对下一级林长的考核,考核采用定期考核、日常抽查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方式。考核结果作为地方有关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依据;同时会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成都市区域内的森林、林地、湿地、公园绿地、绿道以及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等林业园林资源的保护发展工作等方面,均有了制度规范。

市林长承担全面建立林长制的总指挥、总督导职责,重点行使统筹协调、督促检查、监督考核职能,完善责任机制,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区(市)县林长、常务副林长依法治绿管绿,组织实施林业园林工程项目,预防和处置森林灾害,建立源头管理体系;结合城管、政法等领域工作,统筹辖区网格化管理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

镇(街道)林长实行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制止并配合查处破坏林业园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加强镇(街道)监管员、管护员等人员日常管理,做好灾害预防和处置相关工作。

村(社区)林长开展日常巡护和宣传,落实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和报告林业园林资源违法犯罪、自然灾害、风险隐患等情况。

建设“东部森林”

修复大熊猫栖息地生态廊道

在林业园林资源保护方面,成都会构建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古树名木、川西林盘等重要生态资源保护;加强公益林管护,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加强森林火灾科学预防、扑救和处置体系建设,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加强外来物种管控和治理,做好野生动植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将森林灾害纳入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推进联防联治、社会化防治和无公害防治,努力减少碳排放。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

在提升生态系统质量方面,成都会加强重点生态区生态修复力度,推进龙泉山国家储备林项目和国家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东部森林”;修复大熊猫栖息地生态廊道,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加快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天府绿道、环城生态公园、锦江公园等重大生态项目,创新开展立体绿化、社区花园、“金角银边”示范场景等生态惠民项目,增加城市绿量,提升森林质量,构建全域公园体系。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在创新生态价值转化方面,成都会建设现代林业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木本油料、竹子、花卉苗木、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生态旅游等绿色惠民产业;持续探索以场景营造促进生态价值转化的路径机制,创新“森林+”“公园+”“绿道+”“林盘+”模式,构建公园城市生态场景体系,推动生态空间与社区生活、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有机融合,促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积极开发生态碳汇项目,推动发展绿色金融,探索建立绿色基金和碳基金,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生态投资回报机制。

整合组建动物、植物保护

科研机构和生物资源基因库

成都将如何实现上述目标?

在执法监督管理方面,成都将探索“林长+警长”“林长+检察长”等机制,协同推进生态环境联防共治和跨区域联防协作;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严厉打击破坏自然保护地、乱砍滥伐林木、违法违规使用林地湿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滥挖野生植物、违法调运疫木等行为;严格城区、开发区公园绿地保护,严肃查处毁绿损绿行为。

成都将生态保护纳入基层综合治理,构建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新机制

同时,建设公园城市林业园林资源“天空地人”一体化动态监测体系,实现林业园林资源监管“一个标准”“一张图”“一套数”;整合组建动物、植物保护科研机构和生物资源基因库,加强乡土植物、新优品种植物科研繁育推广和园林园艺研究创新。

在基层保护管理方面,成都会推进基层群防群治,充分发挥监管员、管护员等人员作用,推行以村(社区)林长、监管员、管护员组成的“一长两员”为基础,村(社区)网格员为补充,社会公众(志愿者)广泛参与的林业园林资源管护制度,实施网格化管理,明确管护责任,夯实林业园林资源管护“最后一公里”;将生态保护纳入基层综合治理,构建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新机制。

日益提升的成都市域内生态环境

同时,各区(市)县会在林区山口、重点区域显著位置设置护林护绿标志,在责任区域显著位置设立林长公示牌,公布林长职责、林业园林资源概况、监督电话等内容,主动接受监督;探索“市民林长”“村民(居民)自治+林长制”等创新模式,提高公众参与度。

完善保护发展支持政策方面,成都将开展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强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管理,落实国有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探索建立多元化保护及补偿机制,探索公园绿地依法办理用地手续但不纳入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管理的新机制,探索完善林业经营管护、森林康养、生态旅游等配套服务设施用地政策;建立市场化、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加强林区道路、防火通道、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编辑:冯天赐

版面编辑:邓海燕

责任编辑:雷启枝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