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发改委:锚定目标久久为功 全面推进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

来源:成都日报 2022年04月02日 09:44
摘要:锚定目标、真抓实干,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总体方案》提出,到2025年,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时间紧、任务重,为此记者对话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切实担负起示范区建设的政治责任,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增强城市内生增长动力,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在实现高效能治理中推动大城善治,锚定目标、真抓实干,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晨光中的天府芙蓉园

迎来了怎样的时代使命?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成都时提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成都要以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为成都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近日,《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对外公布。《规划纲要》和《总体方案》为成都量身擘画了发展建设蓝图,为成都更好把握时代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提供了行动指引。

成都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实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应有之义,示范区建设要以新发展理念为“魂”、以公园城市为“形”,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统筹生态、生活、经济、安全需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协调为内生特点、绿色为普遍形态、开放为必由之路,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建设幸福家园,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部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成都要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这要求成都不断提升战略位势和发展能级,协同成渝“双核引领”、都市圈城市群统筹互动,加快形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是带动全省“干支”联动协同发展的战略支撑。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意见》,成都要进一步增强对全省其他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以成德眉资同城化推动成都都市圈建设,推动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干支联动”促进五大经济区协同发展,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当好全省主干、走在全国前列。

布置了哪些重点任务?

《总体方案》为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量身擘画了发展建设蓝图。上述负责人表示,总体来看,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城市风貌与公园形态交织相融,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具体而言,其建设要求可以用“勇担‘两新’使命、锚定三大定位、落实四大任务”来分解落实。

勇担“两新”使命,即积极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和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城市发展全过程,促进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转型,走出一条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城市发展道路。

锚定三大定位,一是聚力打造城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示范区,将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充分挖掘释放生态产品价值,使城市在大自然中有机生长,率先塑造城园相融、蓝绿交织的优美格局。二是聚力打造城市人民宜居宜业的示范区,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使城市发展更有温度、人民生活更有质感、城乡融合更为深入,率先打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家园。三是聚力打造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示范区,践行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的理念,统筹发展与安全,使城市治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率先探索符合超大特大城市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治理路径。

落实四大任务,体现在四个“着力”。

要突出生态价值实现,着力厚植绿色生态本底。依托龙门山、龙泉山建设城市生态绿地系统,依托岷江、沱江建设城市生态蓝网系统,展现“绿满蓉城、水润天府”;塑造公园城市特色风貌,呈现“窗含西岭千秋雪”美景;挖掘释放生态产品价值,设立西部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探索用能权、用水权等权益交易机制,引入市场主体发展生态产品精深加工、生态旅游开发;深入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推进精准科学依法系统治污,打造水清、天蓝、土净、无废的美丽蓉城,使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要突出为民价值追求,着力创造宜居美好生活。开展高品质生活城市建设行动,建设品质化现代社区,打造功能完善、业态齐全、居商和谐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扩大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供给,增强养老托育服务能力;提供优质医疗教育服务,增强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促进人口集中流入地学校扩容增位;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打造三国、大熊猫、三星堆—金沙、都江堰—青城山等特色文化主题品牌,壮大乡村旅游和全域旅游;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扩大租赁住房供给,打造更为便捷、更有品质、更加幸福的生活家园。

要突出夯实宜业基础,着力营造宜业优良环境。打造服务国家战略的创新策源地,在突出优势领域布局组建国家实验室以及国家实验室基地,统筹布局国家(产业、技术、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推进活力迸发的创新创业;做强以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做优以研发、设计、物流、商务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完善粮食及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发展都市农业;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实施礼遇工匠计划,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制度,造就更多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发布城市机会清单,使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

要突出提高善治能力,着力健全现代治理体系。构筑智慧化治理新图景,发展智慧教育、智慧养老、智慧出行等,建设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提供全方位即时性的线上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群,完善公立医院传染病救治设施和疾控中心,推进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传染病科室全覆盖,增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救治能力;全域推行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OD)模式和片区综合开发,改造老旧厂区和城中村等存量片区,促进工业区、商务区、文教区、生活区及交通枢纽衔接嵌套;健全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完善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生命线备用设施,增强抵御冲击和安全韧性能力,让城市更安全、更健康、更宜居。

如何跑好示范区建设“第一程”?

大幕拉开,其势已成。成都市发改委表示,成都将全面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把握好示范区建设时序、节奏、步骤,聚焦发展定位,锚定2025年、2035年两个阶段目标,一体谋划、整体推进示范区建设,确保《总体方案》各项任务落地落实,“认真谋划推进五年行动,奋力跑好示范区建设‘第一程’。”

聚力建设城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示范区。统筹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规划建设各项任务部署,深入推进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改革,着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公园体系、生态系统、环境品质、风貌形态。做优做强城市新区、中心城区和郊区新城(卫星城),构建基本功能就近满足、核心功能互相支撑、特色功能优势彰显的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城市发展格局。建设万园相连、布局均衡、功能完善、全龄友好的全域公园体系,开展科学绿化试点,使城市成为“大公园”。以城市单元更新引领老城复兴,实施天府锦城“八街九坊十景”等有机更新工程,开展功能性配套提升、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等行动。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入实施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项目,积极探索“绿道+”“公园+”“川西林盘+”“大地景观+”等多场景实现模式。深入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以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引领推动镇村片区开发,促进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和公共服务均衡配置,深化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开展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行动。

聚力建设城市人民宜居宜业的示范区。深入推进高品质生活城市建设、宜业环境优化等行动,锚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调整,大力提升高端要素运筹、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国际门户枢纽等功能,建设宜居、创新、开放成都。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实施“健康成都”和“家门口的好学校”建设行动,优化医疗资源区域均衡布局,推动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郊区新城,开展医养结合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打造“全龄共享、友善公益”城市。建设幸福美好公园社区,推动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提供养老、托育、医疗、体育、助残等公共服务,发展符合居民家政、休闲、社交、购物等需求的社区商业。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进城市建筑绿色转型,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汽车,推动“轨道+公交+慢行”系统融合发展和高效衔接,构建智能高效、功能复合的交通运行体系。推动共建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做强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创新策源功能和“四区”创新转化能力,加快建成天府实验室,构建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大力实施重点产业链建圈强链行动、重大产业项目攻坚大会战,建设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强化对实体经济和“一带一路”金融服务功能,发展绿色金融、科创金融、普惠金融,推动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高水平建设天府中央法务区,建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提能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强化“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功能,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塑造“成都休闲”“成都消费”“成都服务”“成都创造”品牌。

聚力建设城市现代化治理的示范区。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各方力量,深化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治理理念、治理模式、治理手段,建立完善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城市治理体系,建设安全、善治、智慧成都。打造智慧蓉城,建强“城市数据大脑”和智能感知系统,构建三级协同联动的智慧治理体系,推进疫情防控、交通管理、应急管理等应用场景,不断提升城市敏捷治理、科学治理水平。建设安全韧性城市,推进国家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试点,建设国家西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全面开展燃气、供排水等老化管道更新改造,推进内涝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弹性基础设施和应急救援供给能力。塑造社会治理共同体,优化党建引领的社区发展治理和社会综合治理“双线融合”机制,全面增强街道(镇)行政执行和为民服务能力。创新城市内涵式发展方式,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建立投资收益匹配的投建管运机制,探索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推动产业用地高效精准供给,提升存量用地利用效率,促进土地增值收益更多用于民生福祉。(记者 吴林静)

编辑:朱书婉

版面编辑:陈轻语

责任编辑:雷启枝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