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宅焕新颜 成都谢无量旧居完成保护修缮
日前发布的《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在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中,要让历史文化名城特征更加彰显,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历史地段、传统村落得到有效保护,各类文化遗产更好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在塑造公园城市特色风貌中,成都始终重视优化城市设计,在有序推进城市更新的同时,活化复兴特色街区的历史风貌。近日,作为成都市首批文物建筑之一的谢无量旧居完成了保护修缮,最大限度恢复了原貌。
四圣祠西街44号院
谢无量出生于清朝晚期1884年,是近代著名的学者、书法家,曾担任过孙中山先生的秘书长和参议长,并曾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任川西博物馆馆长和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等职务,在业界颇有影响力。
谢无量旧居修建于清末或民国早期,是典型的川西民居院落,主体为传统风格的四合院,但细节中又有着中西合璧的特色。走进旧居,阳光透过欧式巴洛克风格的门窗,在屋内洒下一地斑驳;门头上镌刻的芙蓉花韵味十足;满树的樱花在青砖黛瓦飞檐斗拱的房梁外盛开,如云似霞。修缮后的房屋保留着曾经的墙体、横梁、屋瓦,一抬手便能触摸到一座城市的记忆。
修缮后的房屋保留着曾经的墙体、横梁、屋瓦
四圣祠街区项目负责人温晓强看度-公园城市记者,这次修缮采用原材料原工艺进行,遵循了“保护为主、 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十六字方针。整个修缮过程严格按照历史文化建筑导则进行,最大程度坚持了“真实性、整体性、可持续性、可读性、保护与利用兼顾,最少干预”六项基本原则,修缮过程中尽量减少更换比例,最大限度利用原材料、老木料以呈现建筑原有风格。
除谢无量旧居外,在2020年初,锦江区对四圣祠街区内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工作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使用原有材料和老木料保留修复历史建筑。同时,通过对比老照片、查阅历史资料、访问专家学者、在修缮中还原其历史风貌、运用修旧如故的手法等方式来延续城市的历史和文脉。截至目前,四圣祠西街的谢无量旧居、四圣祠44号院等三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已基本完成保护修缮。
对应区域修缮前后对比图
四圣祠街区项目负责人温晓强表示,对文物保护建筑和历史建筑的修缮,建立在保护和实用性的基础上。四圣祠街区是成都重要的风貌街区,现存大量川西民居建筑以及文物保护单位,要想在修缮的基础上呈现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需要坚持“修旧如故”的方针,先保证结构安全,再合理地规划业态,如文博文创业态、特色民宿业态、非遗工坊等。
四圣祠西街44号院
据了解,锦江区将陆续对街区剩余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进行保护修缮,并争取在2022年底呈现新的消费场景,力争将该片区打造成为成都市历史建筑保护活化利用的典范。锦江区城市更新局更新科科长沈峰告诉看度-公园城市频道记者:“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城市有机更新,按照一个建筑一个保护图则、一个建筑一个专项规划方案的原则,加快推进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合理改善功能,引入合理的业态,充分彰显锦江区历史文化的优秀元素。”
看度-公园城市频道记者:林铎
编辑:朱书婉
版面编辑:陈静
责任编辑:张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