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三大举措塑造城园相融、蓝绿交织的公园城市优美形态

来源:看度新闻 2022年05月18日 15:51

近日,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对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作出全面部署,市委、市政府将印发《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5月18日,成都召开《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行动计划(2021-2025年)》新闻发布会,看度—公园城市频道记者从会上获悉,未来五年,成都在加快建设重大生态工程,塑造城园相融、蓝绿交织的公园城市优美形态方面,将有三个方面的具体工作举措。

近年来,随着天府绿道、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环城生态公园的建设,成都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城市形态也更加优美了,游公园、逛绿道成为广大市民的健康生活时尚。刚刚胜利闭幕的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也对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作出科学谋划、系统部署,清晰标定了成都在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化城市发展道路中的独特定位。

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金城介绍,《行动计划》对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打造城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示范区作出专项部署,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城市在大自然中有机生长,率先塑造城园相融、蓝绿交织的优美格局,下一步,成都将认真贯彻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示范区行动计划明确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有三个方面的工作举措。

开展“五绿润城”行动,构建蓝绿交织公园体系

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绿肺”。作为全国首批5个正式设立的国家公园之一,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位于龙门山区域,总面积1459平方公里,该区域垂直海拔高差超4500米,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下一步,以保护大熊猫旗舰物种为引领,加快修复大熊猫中小型栖息地和迁徙廊道,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龙门山生态屏障功能,至2025年修复大熊猫栖息地30万亩。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城市绿心”。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规划面积1275平方公里。下一步,持续推进“增绿增景”“减人减房”行动,加快实施国家储备林和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构建高品质“城市绿心”,至2025年建成25万亩国家储备林。建设天府绿道“活力绿脉”。推动绿道串联绿地水系、森林、湖泊河流、乡村田园,形成完整生态网络,同步植入文体旅商农功能,增加市民休憩空间,打造城市“绿色项链”。未来五年,每年建设“回家的路”社区绿道1000条,至2025年累计建成各级绿道超1万公里。建设环城生态公园“超级绿环”。环城生态公园依托绕城高速两侧500米范围以及7个楔形地块进行规划建设,下一步,在环线100公里一级绿道全环贯通基础上,加快实施农田整治,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全面形成生态良好、功能复合、全民共享的城市环状生态景观带。建设锦江公园“精品绿轴”。锦江公园河道长48公里,该区域集中展现了成都安逸闲适的市井生活气息。下一步,按照5A级景区标准,持续推进沿线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强化文化、旅游等功能,全面形成“一江锦水、两岸融城”都市滨水公园形态。

提升生态宜居品质,服务城市功能结构优化

具体来讲,聚焦做优做强中心城区,开展城市绿化景观提升行动和“金角银边”示范场景营造行动,高标准建设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小微绿地,推进屋顶、墙体、道路等绿化美化,强化彩叶植物运用,努力重现“花重锦官城”大美意境。至2025年,中心城区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低于90%。聚焦做优做强城市新区,协同推进天府新区鹿溪智谷、东部新区金榜阁、高新区瞪羚谷等公园城市示范片区建设,打造一批“三生”融合的公园城市示范组团,高水平办好202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聚焦做优做强郊区新城,打造复合多元的“森林+”“林盘+”场景,培育森林康养、生态旅游、创客基地等新功能新业态,强化郊区新城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等核心功能。下一步,协同推进蒲江西来公园城市示范片区建设,推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共同繁荣。

挖掘释放生态产品价值,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创新发展林园生态产业。发挥大城市带大郊区优势,以产业“建圈强链”理念变革生态产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林业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推动形成产业集群集聚效应。未来五年,培育国家级、省级林业园区不少于5个。创新发展森林碳汇。以实现“双碳”目标为引领,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效能与保护成效评估,策划包装龙泉山3万亩碳汇产品,整体打造龙门山、龙泉山碳汇品牌。探索建立核算体系。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机制,构建大熊猫国家公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等特定地域单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核算指标和生态产品价值评价体系。

看度—公园城市频道记者:张鹏远

编辑:冯天赐

版面编辑:邓海燕

责任编辑:张强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