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探索“湿地+”模式 催生众多生态旅游打卡点

来源:锦观新闻 2023年02月03日 10:54

湿地在城市防洪蓄洪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生活在湿地的两栖动物有哪些?……2月2日,2023年成都市“世界湿地日”宣传活动采取主场分场联动形式举行,主场活动分别在成都自然博物馆与青龙湖湿地举行,分场活动由各区(市)县、重要湿地保护单位和自然教育机构组织举行。记者在主场活动中获悉,成都通过“保、增、控”的方式,加强了对湿地资源总量管控,已实现全域43万亩湿地面积管控目标,并积极探索“湿地+”新模式,催生众多湿地生态旅游打卡点。

据了解,2023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修复”。“这一主题强调了优先恢复湿地的迫切需要,并呼吁整整一代人采取措施,修复和复原退化的湿地。”市公园城市局相关负责人认为,良好的保护成效离不开保护意识的树立,了解湿地、走进湿地,感受湿润天府之美。此次主场活动中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举办的“湿地保护宣讲课堂”主要包括《湿地知识》《湿地鸟类保护》《湿地两栖动物》《湿地外来入侵物种危害》专题讲座等内容,通过有奖竞答环节,为热衷于湿地保护的优秀青少年赠送精美的湿地宣传文创小礼品,同时,通过举办青少年湿地保护绘画作品展,将湿地与艺术创作紧密衔接,带动青少年对湿地的热爱和关爱。

在青龙湖湿地同步开展的湿地自然观察活动更是吸引了大批公众走进湿地,开启自然观察之旅,用望远镜观察青龙湖湿地越冬水鸟,用心体会湿地之美。

除此之外,各重要湿地单位及区(市)县开展的分场活动也反响热烈。其中,新津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崇州桤木河省级湿地公园以生动的自然课堂为特色开展现场教学;都江堰市制作精美视频于各平台展播;东部新区、高新区、成华区、双流区、郫都区、简阳市、蒲江县等地制作了各种宣传资料、文创产品等向市民发放和讲解。

据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统计,成都市湿地总面积为28716.32公顷(约43万亩,不含水稻田),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主要的湿地类型为河流和库塘,占总湿地面积约96%。截至2021年底,记录到成都市湿地鸟类已达122种,连续多年观测到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2023年1月7日,第七轮成都平原越冬水鸟同步调查,成都市内记录水鸟57种23096只。

为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近年来,成都在顶层设计上,积极推进《成都市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各项目改革任务的完成,建立健全了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在生态修复上,大力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项目,有效提升湿地生态功能,助力成都生物多样性之都的建设。(记者 李菲菲)

编辑:张静雯

责任编辑:李玲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