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说丨“双碳”目标下 公园城市如何成为“减排先锋” ?

来源:看度新闻 2021年09月11日 20:40
摘要:众大咖齐聚成都,共商实现“双碳”目标之计。

9月7日,以“数字助力,绿色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在成都开幕。论坛聚焦探索如何有效利用数字化手段助推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目标。在论坛上,众多专家学者就纷纷为成都的“数字化碳中和”发展之路点赞,并就成都如何能够在数字空间里唱响“双碳”主旋律,为早日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开幕式现场

“互联+数字化”是最适合的模式

近年来,成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和数字化技术,既有解决交通能耗的无人驾驶汽车、车联网、车路协同等技术,也有助力低碳生活和消毒的消费互联网,云端超市等。“碳中和”,即用节能减排的各种手段来“中和”掉产业生产和消费生活带来的碳排放。数字化技术因其互联、云端等特点,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重要的优势。对此,中华环保联合会绿色循环专委会秘书长蒋南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成都在数字化和普惠方面起到了引领作用,比如成都本土打造的“碳惠天府”就让成都有一个良好的基础。

中华环保联合会绿色循环普惠专委会秘书长、北京绿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南青

“从地理优势角度来说,成都位于西南重镇,在能源结构、生物资源、环境保护方面拥有先天禀赋。成都的水利、风能、新能源、绿电在全国来说属于领先地位。下一步,企业在鼓励公众消费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绿色消费,将大家的需求引导到一个更绿色的方式,尽量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对环境的影响。互联网技术还是一大片蓝海,数字技术可以充分发挥作用,控制住消费端的需求,这样才能更大力度降低供给侧,减少碳排放,实现从前端到后端的碳减排路径图。”

正如蒋南春所言,此次论坛选择落地成都,是对成都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肯定。成都正着力建设践行的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是新时代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碳达峰、碳中和与公园城市示范区内涵相同、目标一致,两者将互为支撑、协同共进。需求侧要为中国建立另一个碳交易市场,为碳普惠市场做铺垫,毕竟数字化就是为了让碳减排量可量化、可交易。如何建立公众端、消费端碳普惠市场?蒋南青认为,需要大量商业机构参与、政府主导带动,全民参与,“希望能看到通过数字化技术培养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碳普惠未来市场。”

晴空万里的成都天气

如何引导资金向绿色低碳领域聚拢值得思考

成都是公园城市的首提地,当下正在深入打造“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品牌,那么怎样发挥成都的生态本底优势,进一步擦亮公园城市品牌,助推“双碳”目标实现呢?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综合处处长丁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享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成都具有先天的自然资源禀赋,可以多尝试开展智慧交通、数字化应用,气候变化适应工作。目前,现代环境部气候变化司正在开展适应气候城市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成都可以将低碳作为切入口,进一步拓展低碳本色,加强低碳方面的探索工作。”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综合处处长丁辉

丁辉表示,中国提出“碳中和”愿景实现目标的时间比其他国家短,摆在人们的问题比较艰巨,目前经济发展的阶段决定了产业结构需要转型,成都也面临同样的挑战。“虽然成都在水电、新能源方面有很强的基础,但在产业转型升级上还有更大挑战。”

不过,丁辉却对成都充满信心:“资金如何更好引导向绿色低碳领域聚拢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成都一定在这方面能完成得很好。我看到成都在绿色金融方面做了很多探索,比如天府新区正在准备申报国家气候投融资地方试点,这能推动成都在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下实现‘双碳’目标发挥更大作用。”

新经济 新动能 未来成都在产业转型升级上还有挑战

数字经济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匮乏需重视

清华大学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晓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一定要有利用数字技术来推动绿色发展的模式,避免“大城市病”。李晓东表示,成都正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可以说是毫不意外。成都是国家战略里成渝地区里的核心城市,是西部发展的中心城市,从这个角度来说,去探索引领性的发展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公园城市的建设,让我们看到了成都在很多方面都具备一些先进、领先的理念。但我们必须要看到,成都目前的人口数量仍在不断地增长,要让城市可持续性地发展,就必须要探索出一种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城市发展的模式,这对于成都来说,甚至对于全国、全球的其他城市而言都非常重要。因为这一模式或将起到一种模范、引领的作用。”

伏羲智库创始人、主任,清华大学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晓东

在李晓东看来,除了在城市发展模式上需要进行创新探索以外,成都还需要解答的一个难题就是能否找出一种模式去培养数字经济方面的人才。“从全国层面来看,如果要全面转型到数字经济的话,同时具备懂计算机、经济、管理、经营、政策等有学识的复合型人才将十分匮乏。特别是作为一个企业,这将影响到很多的决策性层面,从而影响到整个行业环境。”由此看来,成都要实现“双碳”目标,人才培养是绕不过去的问题。

用绿色化、智慧化交通方式助推“双碳”目标的实现

今年6月,《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经开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建设总体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出炉。意见明确提出:将龙泉驿(经开区)“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产业高地和创新要素集成的洼地,加快进入国际汽车产业第一方阵”,这意味着成都汽车产业将迎来从量到质的跃变,西部车都再起新征程。

成都当前正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但另一方面,成都的汽车制造业也迎来了发展上升的势头,怎样平衡公园城市建设与发展汽车制造之间的关系,实现“双碳”目标?易车集团党委书记、高级副总裁刘文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成都应针对新能源汽车出台相应的扶持鼓励政策、建立健全相关设施设备。

易车集团党委书记、高级副总裁刘文华

“成都的人均汽车保有量不低,能不能在智能化、电动化的新能源汽车上出台相关政策,做好相关设施设备的配置,鼓励市民选择绿色能源的电动化新能源汽车出行。同时,不妨试点进行车联网等智慧交通的尝试,争取走在全国前列。”

车水马龙的成都街道

在成都,看见雪山,更有“看见雪山”背后的努力。成都为实现双碳目标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实效,在这场发布会上,也更加广为人知。在成都人实现双碳目标的努力下,成都的产业更绿色,生态更绿色,生活更绿色,天府大地呈现出绿水青山的公园城市大美生态画卷。近年来,成都在公园城市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森林资源管护、生态项目建设、生态价值转化等碳汇增量、低碳减排措施,年碳汇量达205万吨。

当全新的生态文明图卷在华夏大地徐徐铺展,新理念引领发展的中国城市,也必将成为描绘这幅图景的亮丽底色和关键落笔。

看度记者:张鹏远

编辑:冯天赐

版面编辑:邓海燕

责任编辑:雷启枝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