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诸丹谈生态文明引领下的公园城市建设(上):以生态文明为引领 构建公园城市发展新模式
进入生态文明时代,绿色生态,正在成为公园城市的最美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已经纳入中国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公园城市理念的指导下,成都全面开启“公园城市”新范式的实践探索,而公园城市建设正是生态文明引领下的成都实践和建设的典范。
白鹭湾湿地公园
今年8月份公布的《2020年成都市森林资源与林业生态状况公告》显示,至2020年底,“十三五”期间成都市森林面积增加40.8万亩,相当于3090个天府广场的面积。全市森林覆盖率40.20%,城市森林覆盖率相比5年前增加了1.9%。这一组亮眼的数据,正是成都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所取得的成绩之一。
在新时代下,生态文明有何新解?成都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引领,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建设过程中,还在进行着哪些实践与探索?近日,看度-公园频道团队专访了成都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院长、成都市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诸丹教授。
公园城市建设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在探讨这一问题前,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生态文明?
人类文明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再到习总书记提出的生态文明,诸丹认为,生态文明标志着人类历史的根本性变革。
如果说工业文明是人类与自然世界的一种对抗,那么生态文明寻求的就是一种人类与自然的和解。工业文明使用更先进和更强有力的工具,向自然进攻、向自然索取,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把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转化为物质财富,实现了世界工业化和现代化,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破坏和资源短缺、包括出现极端天气。“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创建的是一种人类与自然、消费与生产、物质与精神、政治与文化之间平衡协调的新关系,并在这种新关系中建立一个生态化、智能化、低能耗的全人类共享的新文明。”诸丹说。
成都市区最大湿地公园——青龙湖湿地公园
那么,以生态文明为引领,成都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来更好的建设公园城市呢?诸丹表示,成都市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本底、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特别是具备较好的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条件。而成都在公园城市建设过程中最具亮点的理念,即是成都提出的“人、城、境、业”发展模式。所谓的“人、城、境、业”,是指突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有机结合,努力实现“人—城—境—业”的高度和谐统一。
“从以往‘产城人’的经济组织模式,转变为‘人城产’,绝不简简单单是顺序的改变。”诸丹说,这背后突出的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自公园城市的理念提出后,成都一直把公园城市建设作为城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构筑“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宜居生活环境和核心竞争优势,为生态文明时代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提供成都案例。天府新区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探索形成了“1436”公园城市建设总体思路,初步建成了城市与自然相融的公园城市形态,营造了一批群众可进入、可参与、可感知的公园城市场景。
天府绿道内,各大公园、绿地成为人们运动休闲的理想之地
麓湖公园社区是成都市国际化社区建设示范点位,是天府新区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建设公园城市先行区的首个典范社区。近年来,通过创新“一委两会”治理体系,搭建“三中心一基地”,实施“双线融合”,麓湖公园社区正朝着打造公园城市社区治理样本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友好交流会客花园的目标奋力迈进。
诸丹教授指出,构筑人城境业发展模式主要有三个特点。
首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以保护自然生态要素为前提,统筹山水林田湖城,将生态边界作为城镇空间布局的基本前提。
其次,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人们的需求出发推进公园城市的建设,在完善的生态系统中植入了新消费场景,实现了可进入、可阅读、可体验、可交互,极大提升幸福感获得感。
最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推动经济组织方式的转变。形成“园中造城、城中造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整体空间布局,以“产业生态化”为指导,构建绿色的产业体系,推进产业的发展,促进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的有机结合。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创新,充分体现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思想。
访谈中,诸丹以正在规划建设中的、位于九道堰的成都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公园作为例子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
成都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院长、成都市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诸丹正在与看度-公园城市频道团队进行的专访对话
作为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亮点项目,主题公园通过对水景的构建与对水文化的展示,体现了“九天开出一成都,千门万户入画图”的意境,充分展现蜀地画卷,同时也为公园城市建设构建了强有力的支撑体系。
据了解,作为沱江流域成都段治理模式的范例,2020年,九道堰河流域区域被确定为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公园,旨在促进生态环境、社区治理、人文尺度、城市宽度的多维结合——这是成都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中生态惠民示范工程的一个场景,使人人都享有生态绿色、文明和谐的宜居环境,今后,公园城市里的生态幸福打卡地,将一个接着一个呈现,为市民群众带来触手可及的绿色幸福生活。
据悉,成都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公园将营建水城共融的无界生态区。项目以18公里九道堰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示范段工程为载体,以“一带六段七园二十景”的无界展示,串联起乡村、城市、社区、产业,有机融合生态场景、生活场景、生产场景,打造城市有机更新的新模式,展示成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构建可阅读、可感知、可欣赏、可参与、可进入、可消费的创新型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公园。
阅读拓展:“1436”公园城市建设总体思路:
“1436”是公园城市的理论研究成果,是公园城市崭新的城市发展新范式。
具体为:
1个崭新的发展范式: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集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
4个鲜明的时代导向: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一尊重五统筹”城市工作总要求;
3个有效实践途径:从“产城人”到“人城产”、从“城中建园”到“园中建城”、从“空间建造”到“场景营造”;
6个突出的价值目标: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诗意栖居的美学价值、以文化人的人文价值、绿色低碳的经济价值、简约健康的生活价值和美好生活的社会价值。
看度-公园城市频道记者:赖小敏、张稷、董逸
编辑:冯天赐
版面编辑:陈轻语
责任编辑:雷启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