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俞杨解读环城生态公园的价值转化与提升:景观与生态,共同铸造城市生活新空间

来源:看度新闻 2022年01月22日 20:55
摘要:环城生态公园正丰富着公园城市色彩。

成都人向来追求“安逸”,对待工作力求尽善尽美,对待生活也颇为讲求品质。随着环城生态公园100公里一级绿道的全环贯通,成都人的生活品质乃至这座城市的发展活力也得到了提升,公园城市建设的福祉,正在这条环线上不断地得以实现。那么,环城生态公园的生态价值又将如何转化,绿色生态的福利又是以哪种形式转变成市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福利?近日,成都天府绿道文化旅游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俞杨接受了看度—公园城市频道记者的专访,就成都环城生态公园全环贯通对公园城市整体生态价值提升方面的话题进行了解读。

转化即提升·构建

在他看来,生态价值转化,其实是一个综合性的提升,其中包含了生态、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即把环城生态公园在休闲娱乐、土地增值、生态保护等生态服务多方面的价值进行量化。比如,一些园区除了生态环境改善所带来的生态价值,还植入了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等设施,为市民游客提供了游玩、休闲的新去处,让他们的身心健康、生活品质都将得到改善;一些园区的水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降低了周边城镇被洪水淹没的风险,减少了经济损失,这些容易被忽视的“隐形价值”被特定的价值评估方法量化后,都可以反映到经济价值上,也都是生态价值转化的内容。另外,环城生态公园对生态景观、慢行交通、休闲游览、城乡融合、文化创意、体育运动、高标准农业、应急避难等8大功能体系的构建,其实都是生态价值转化的核心表达。

一些园区的水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平衡即和谐·科技

在运营的过程当中,为了使园区更加的有序,园方用了很多智慧化管理的方式,还搭建了一个智慧平台。该平台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移动通信等技术,实现了公园运行状态感知、公园资源统一调度,以及突发事件的全景式指挥的可视化管理平台,可提升公园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公园管理科学化和决策智能化。智慧大脑的落成,将会让智慧绿道系统更为强健和完善,从而让市民游客充分获得公园城市的美好体验,让商业企业获得数字化所带来的降本增效和引流增收,让政府获得公园城市治理的数据支撑,从而提升城市品质。

正是因为有如此先进科技与设施,环城生态公园的建设也顺利推进,作为普通市民,最直观的感受是环线上增添了许多享受美食与游玩休闲之地,也能感受到整座城市的空气和绿化有了较大的改变。与其说环城生态公园是一个公园,不如说它是一个城市大型生态循环体系,它能给成都这座公园城市提供生态价值。

环城生态公园的建设带来了许多游玩打卡之地

场景即生态·打造

据介绍,在公园城市建设的征程中,环城生态公园始终应时而谋、顺势而为,用创新的思维,努力为公园城市建设和生态价值转换提供成都智慧、成都方案,目前在“场景营造”方面,规划建设体育设施1050处,已建成各类体育场地350处、在建372处;规划建设文化设施640处,已建成212处、在建238处,提供慢行、跑步、足球、健身保健等多类型场地及设施,引导市民简约健康生活。项目建成后,每万人的文化设施占有量将提升0.621个、体育设施占有量将提升1018个,将给市民的生活、娱乐、文化、休闲带来显著改变。

让市民在休闲生活中有更多的选择

从最开始的“城市中建公园”到“公园中建城市”,再到把“城市建设成一个大公园”,从“空间建造”再到“场景营造”,环城生态公园在探索建设公园城市美丽格局中已逐渐成势,现有的生态场景的价值转换该如何去实现呢?对于这个问题,俞杨分析介绍说:“聚焦到生态场景的价值转换打造思路上,主要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

构筑公园城市生态“新典范”。

环城生态公园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以青龙湖为例,园区中央有一块静态保育区—鸟岛,在规划建设初即按照“生态先行、涵养文脉、动静分区、人景交融”的设计理念,坚持不动林、不设桥、不进岛、不增建筑,经过多年涵养形成了“与世隔绝”的密林湿地,吸引了200多种野生鸟类在此安家筑巢,在繁华的都市中形成了野生鸟类栖息地,打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典范。2021年12月我们上线了青龙湖鸟岛直播,市民可以通过天府绿道app随时观看青龙湖群鸟飞翔的场景。另外,市民还反映在公园看到了黑天鹅、小松鼠等,这些有灵性的动物集体“搬家”到环城生态公园,正是印证了我们规划打造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四态合一”的成都生态名片的初心。

在繁华的都市中形成了野生鸟类在栖息地

创造公园城市生活“新空间”。

作为城市未来美好生活的体验空间,在场景营造上,环城生态公园以“主题业态”做强场景为策划思路,力求把场景策划用景观设计的手法体现出来,先后与国际知名策划机构建立交流机制,动态跟踪全球优质产业发展趋势,精准构建主题鲜明、功能完善的园区。另外环城生态公园目前已招商超45万平方米,储备商家2099家、落地知名品牌70个,不仅给城市带来了生态湖泊、休闲绿地等,也为市民带来了世界顶级展览、亲子马术、皮划艇、低空滑翔等新生活新消费场景。探索出了以主题特色园、特色商家、特色活动构建起“特色空间”,撬动城市投资消费增量的绿色转化路径,焕发了城市生机、改变了市民生活,这些都得益于公园城市拥有优渥的生态本底、丰富的商业业态、多元的生活场景。

为市民们带来了许多新生活新消费的场景

打造公园城市形象“新名片”。

北京故宫博物院、巴黎埃菲尔铁塔、伦敦眼……一张名片闪亮一座城,成都环城生态公园也是公园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一张名片。环城生态公园以打造“神仙日子”等城市品牌体系为总揽,传递成都公园城市“闲漫安逸、新潮包容、豁达享乐、亲近自然”四大价值主张,并通过“雪山下迎新 公园里过年”、“全环贯通”、“熊猫基地扩建区开园”等内容登上央视《新闻联播》等栏目,进一步放大了公园城市成都名片的品牌价值,再结合发展定位和特定产业人群偏好,从而进一步激发和衍生更多场景营造的创意、内容与合作。

成为了新地标的熊猫塔

未来即体验·规划

目前,环城生态公园已经针对体育新场景,发布了一些机会清单,主要围绕的核心是文商农旅体,也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比如体育类就引入了马术、滑翔、直升机等丰富多彩的休闲锻炼方式;另外,文化、文创类也是在大力倡导,艺术馆、音乐主题馆也不胜枚举。除了场景营造之外,还会有极具多样性的活动和专业赛事,活动包括户外露营、教育科普等;赛事则包括许多国际级的赛事,包括sup的浆板赛,还有今年准备做的超级马拉松嘉年华等。其实,这些活动、比赛最重要意义在于它们是全民都可以参与的一场盛宴,为老百姓提供了更多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俞杨还向看度-公园城市频道记者介绍了环城生态公园目前的情况与未来的规划:“目前,除了在场景营造、生态保护、农业等方面的价值外,还有增加就业、公益服务等方面的价值。从就业层面来说环城生态公园生态绿地从80多平方公里增加到120多平方公里,耕地增加了4.18万亩,公园内四级服务驿站的建设为农民提供15万个就业机会。在公益服务方面:全覆盖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依托城市公园、公共服务综合体、城乡郊野等场域集中配套儿童友好设施和服务功能,将生态、艺术、教育、休憩等元素充分融合,打造了“弘”美术馆、森林音乐厅、国际教育营地、雕塑展、科普基地等公共空间,打造儿童‘15分钟公共空间体验网络’‘半小时自然体验圈’。”

推进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

在成都提出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里,其中一项“生态惠民示范工程”也与环城生态公园息息相关,环城生态公园的生态价值转换后,反过来又如何促进公园城市的建设呢?俞杨分析到:“在促进公园城市的发展的实现路径上,主要围绕城市机会清单,加强公园绿道场景供给,推动产业植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为成都唱好“双城记”、建好“示范区”提供绿道范本。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以“互利共赢”为公园城市发展“聚资源”、以“资源共享”为公园城市发展“献智慧”、以“营销宣传”为公园城市发展“增实力”。

通过合资、合作、租赁及委托运营等4种方式开展项目招商,“合资”是针对投资金额高的大型项目、知名IP、国际化项目或公司认定的优质项目等极具商业价值的产业;“合作”是针对发展潜力较大的具有商业价值、品牌价值的项目或者一般性商业项目;“租赁”主要针对国际化项目、精品项目、具有核心竞争力、强引流性的项目,或者体量较小的项目;“委托”方式是针对由公司自行打造,拟委托第三方进行运营管理的项目。通过这4种方式,以高效、优质、全面的服务,为产业发展创造更优环境,实现拼船出海、互利共赢。

古有蜀川胜概,今有万里绿道

同时,还将运用和腾讯共同开发的绿道智慧系统,为合作产业项目提供专业的大数据服务和管理,实现智慧运营、智慧管理、智慧发展。比如,首开段园区智慧系统搭建完毕正式运行,通过5G、大数据等技术,不仅可有效解决园区停车、自动售卖、安全管理、游览服务等问题,同时也为城市实现精细化管理、智慧化管理提供有益借鉴与支撑。而围绕产业生态圈服务、科技、人才等六大要素,统筹133平方公里各类资源,制定个性化宣传推广服务,助力企业打造具备知识产权的独立IP,提升合作伙伴市场竞争“软实力”,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为公园城市各类场景提供支撑。

古有蜀川胜概,今有万里绿道,可飞驰于径、可休憩于园、可泛舟于湖,诗意栖居,自然真趣,动静皆宜,张弛有度,却未曾一刻远离成都。花草、树木、绿道、湿地,正丰富着这座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的色彩。

看度-公园城市频道记者:林铎

编辑:陈盈如

版面编辑:朱书婉

责任编辑:何静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