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罗隽谈公园城市的未来之路:加强理论体系构建 探索城乡高质量自洽发展

来源:看度新闻 2022年04月08日 19:26
摘要:构建公园城市理论架构闭合的完整体系。

日前,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了《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四年来,从公园城市的“首提地”到公园城市“示范区”,成都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所的探索不仅仅是“公园+城市”,而是致力于生态空间与城市空间融合共生,不断重塑成都的生态空间格局,让市民从中享受生活、享受服务,推动了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

面对新的起点,成都在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中,怎样更好地厚植绿色生态本底,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城乡融合怎样更为深入地进行?近日,看度—公园城市频道记者专访了国家特聘专家、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罗隽,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对话。

过去四年,成都在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在这些基础上,在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上还有哪些挑战和难题需亟需解决?

罗隽:首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构建公园城市的理论体系。从城乡规划理论的层面,明确阐述公园城市的定义、内涵和理论要点。公园城市的内涵不仅仅是一个“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的、单纯的、绿色图底的拓扑空间形态问题,更不只是一个单纯地建设生态环境、增强绿色基底,增加城市绿化率的问题。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建设,应该进一步探索其自身的内在土地关系和城市空间结构体系,建立具有清晰逻辑和符合超大城市空间关系的结构体系。特别是建立符合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巨型城市群结构的逻辑体系。

因此我们要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针对公园城市发展和空间规划模式和结构,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后的模式研究,能提出能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知识体系有价值共性的公园城市理论要点。要基于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提出对公园城市建设有指导作用的土地开发、城市空间形态打造等方面,如何创造具有吸引力的城市文化和特色塑造的理论方法。所以说公园城市的理论架构应该是一个闭合的完整体系,也就是应该将城市的生产生活和产业关联起来,实现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目标。

在国家正在实施的“双碳”战略大背景下,公园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还需要对照“双碳”战略目标去执行,去实施,这是个整体性的考量。未来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就要改变城市发展的落后理念,就一定要控制城市的扩张膨胀和粗放式发展方式,消除即以土地财政为主导的发展方式,否则我们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很难发生根本的变化和实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公园城市理论要探索城乡高质量自洽发展的新路径。

今日的成都,生态空间与城市空间正不断融合共生

如何理解“自洽发展”这一概念?

罗隽:“自洽发展”的理念是上个世纪初英国学者提出的一个理念,应用到社会科学领域,是主张我们的城市和事物都要有一个自己的今后的一个完整的逻辑。

改革开放的40多年来,我国的城乡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我们的理念和模式就是城市要发展,土地规模越大越好,人口越多越好。后来我们认识到这样的发展模式是落后的,这种方式也是难以为继的,不可持续的。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这种土地扩张,城市无限扩大,乡村建设无序的模式。要坚持以文化和科技为两极,以新型土地资源利用和空间资源利用模式为根本,以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能源精准利用和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的城市发展模式,通过城市稳定和乡村振兴的自洽发展来实现双碳目标。

所以,在建设公园城市的过程中,我们要着力构建城市的自我生长、自我修复等功能的城市体系,以适应未来的变化,加强对土地资源的良性控制和对其他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美好途径。

此外,成都的城市空间结构有着从“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的转变,在我看来,未来在城市结构上就必须要加强“两翼”的联系,如何从城市空间结构功能布局、交通体系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的系统性建设方面,建构起“两翼”的关联,就成为一个主要的关键问题。

从龙泉山上眺望雪山下的公园城市

《总体方案》提到,要厚植绿色生态本底,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成都未来该怎么做?

罗隽:要以双碳战略为目标,科学和合理选择固碳效益较高的植物和林木,要考虑到植物种类的多样化原则,但需要注意的是,多样化不等于泛滥。植物的多样化并不等于泛滥,并不是越多越好,要进行合理搭配。

此外,还要以美的原则来塑造我们的绿色生态本底,构筑我们城市的景观体系。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成都及其周边的绿色生态本底是非常优美,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但在美感上还有不少可提升的空间,公园城市建设的景观设计水平也还可以继续提升。

《总体方案》中明确给出了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三个发展定位,其中提到“城乡融合要更为深入”,成都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优化和加强,走出一条超大城市城乡融合的发展之路?

罗隽: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妨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经验,向他们学习。对于公园城市的示范区的建设,可以在新的公园城市理论提出的空间结构框架下,清晰地建构起我们的主城区、近郊区、新城区、包括卫星城和乡村小镇的空间结构体系,和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只有这样,我们的绿色基底,包括我们的城市公园、绿地,郊外的森林公园,还有我们的田园,才能够形成一个自然的、巨大的一个绿色肌理,让整个城市的乡村都融汇到里面去。但是这些城市和乡村它们各自之间的关系,又都是有着非常清晰的逻辑结构的,各美其美,这样才能实现城乡一体化、和谐相融的美丽路径。

看度—公园城市频道记者:兰琳洁

编辑:冯天赐

版面编辑:陈静

责任编辑:张琴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