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中国特色现代化城市发展道路的全新探索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明确“一尊重五统筹”城市工作总要求,提出“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提出,“顺应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开展城市现代化试点示范”。近期,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委印发《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这是目前国内唯一获批的城市现代化示范,旨在通过成都的探索实践,为全国大城市特别是超大、特大城市实现现代化提供经验。
一、把握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是成都市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向全面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基本路径,对于成都市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高品质生活,加快提高治理效能具有重大意义。
有利于探索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路。当前,我国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南。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要把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贯穿始终,既要着力解决“大城市病”难题,更要面向现代化重塑城市竞争新优势。
有利于探索城市高品质生活之路。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市是人民栖居之所,承载了人民生活与发展的各种预期。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人”的发展需求推进城市发展和建设各项工作,把让人民宜居宜业放在首位,以更紧凑的空间和科学布局提升人口的承载力,打造“人民城市”幸福样本。
有利于探索城市高效能治理之路。成都正处于城市能级跃升期、要素集聚增长期、发展方式转型期、动力转换攻坚期、改革创新关键期、现代治理提升期。发展目标更加多元,亟待提升治理效能。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的重大要求,突出善治良效,以更用心、更精细、更科学的城市治理,寻求城市发展的“治理良方”。
二、统筹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三个关系
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需要树立系统观念,统筹协调,处理好各种关系,不能单打一。这里仅就三个关系谈点看法。
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水资源、土地资源、环境容量是城市规模的“物理棚顶”,决定着城市的人口规模及其经济规模。而城市是个高密度集聚人口的空间,开发强度必然高,但也必须要控制开发强度,不能够将城市变成一块一望无际、密不透风的“水泥板”。同时,城市的发展也不能仅关注生态环境,考虑环境的优美,不考虑人的就业、居住以及公共服务的空间。城市是围绕着“人”形成的多种功能的集合体,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等“城市病”的原因很多,但病根不是人口集聚过多了,而是功能集中过多,各种功能必然占用空间,关键是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要合理。
统筹人口与经济的关系。城市的发展壮大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城市发展又不能仅仅是经济发展。城市发展应该聚焦于城市的空间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三个发展”的均衡。人的居住是跟着就业岗位走的。农业社会,人跟着耕地走,因为耕地是人的就业岗位,所以,就业和居住也是分散的。在工业社会,制造业的产业链是需要集中的,所以,就业和居住必然要集中。服务业也有一个入门人口的基本要求,人口聚集到一定规模以后,服务业才能发展。因此,中国特色现代化城市一定是产城人融合的。同时,满足人的需要,现代化城市要有底线思维、安全思维,遭遇突发事件时,能够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能够确保城市物资的基本供给。
统筹秩序与活力的关系。按照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需要深入研究城市治理结构。中国特色现代化城市治理应该把握多目标的平衡,不能够市场秩序有了、但小微企业没活力了;街道环境好了、但生活不便利了。城市治理是为了市民的生活更幸福、更美好,包括但不限于如营商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公平性、公共服务的均等性、人身安全和健康的可保障性、住房的可获得性、基础设施的便捷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性、自然灾害的预见性、市民权益保障的公平性等。
三、深化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建议
探索公园形态的城市空间现代化,建设更加生态化、更有承载力、更有价值的生态环境。空间现代化是按照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原则来推动开发,最终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空间均衡。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建设,要符合空间现代化要求,在城市建设中适应自然,依托原有自然风貌来规划城市建设,不填湖、不切坡,不留遗憾,让绿色生态成为公园城市最普遍的形态,也要让绿色生态成为最优质的资产和最普惠的民生。要认识到,保护修复就是现代化,保护修复山水林田湖、文化、老城老村老房,保护修复一切应该保护修复的。有些不科学合理的建设,可能是对现代化的破坏。
探索宜居宜业的城市现代化,创造一个人生更能出彩、生活更有品质的幸福美好家园。城市是不同职业的人口组成的,成都对人才的吸引力很强,要持续这种吸引力,就要为不同职业的城市居民提供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既要发展智力、技术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也要发展容纳更多就业的服务业。同时,要突出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即围绕人民幸福美好生活,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增进民生福祉,破解成都还存在的公共资源分布不均衡、产业结构不够优等问题。(作者为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杨伟民 )
编辑:冯天赐
版面编辑:陈静
责任编辑:蒋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