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被降级”,一起来看看成都做了哪些事儿?

来源:看度新闻 2021年07月09日 10:58

7月7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介绍,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得到系统、完整地保护,野生生物生境得到有效改善。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

其实

2016年9月5日(当地时间9月4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就曾在美国夏威夷宣布

将大熊猫受威胁程度

由“濒危”降为“易危”

对此

当时我国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大熊猫仍是濒危物种

将大熊猫保护等级降低还为时过早

而此次被“降级”

是因为野外大熊猫数量达到了1800多只

生存环境越来越好了

滚滚才“被迫降级”

作为中国的特有物种,大熊猫野生种群仅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栖息地不到全国国土面积的0.3%。四川作为国宝大熊猫的模式标本产地和现代分布中心,现有野生大熊猫1387只。全省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525个,95%以上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

看度记者从成都城市公园局了解到,近年来,成都持续大力推进大熊猫等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组建专家团队解决了大熊猫繁育、种群遗传管理与健康管理等多项关键技术难题,并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极大提升了大熊猫种群数量,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对大熊猫等珍稀濒危动物的就地和迁地保护,以及遗传资源保存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0年年底,全国圈养的大熊猫数量从104只增长到633只。通过不断的探索研究,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取得了73项研究成果和大约46项专利。成功将大熊猫死亡率从1987年到2000年间的10%,降低到了如今的1.9%,解决了大熊猫从繁殖到种群遗传管理到健康管理的多项关键技术难题。如今,这些科研成果不仅应用到大熊猫保护上,还推广应用到华南虎、小熊猫、丹顶鹤、绿尾虹雉、赤斑狞等其他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上。

作为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成都拥有大熊猫国家公园中5.4%的土地,总面积1459平方公里,其中核心保护区1145平方公里,一般控制区314平方公里。自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以来,成都熊猫分局不断加强所属片区内生物监测和生态保护修复力度,逐步打造以保护大熊猫为核心的生态家园,让野生动物逐渐和周边社区居民和谐共处。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片区共布设野外巡护线路65条,红外监测线路93条,红外触发相机271台,拍摄到有效照片97100余张,有效视频22900多个。分别拍摄到了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林麝、黑熊、绿尾虹雉、毛冠鹿、鬣羚、红腹角雉、红腹锦鸡、野猪、豹猫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成都连续两年组织开展全域范围内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监测,其中兽类129种(占全国19%,全省57%),鸟类496种(占全国33%,全省65%),两栖类33种,爬行类42种,内陆水体鱼类129种。这让成都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名列前茅,体现了公园城市建设以来,成都的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得到了持续的提升和改善。

大熊猫的受威胁程度,降了一个等级,当然是好消息,说明其生存状况好转了,但并没有解除危险警报,处境仍需要持续改善,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说了这么多

目前,我们离

“人手一只大熊猫”的梦想还很远

大家一起携起手

继续保护可爱的滚滚吧!

还可以跟着小编戳链接

一起云撸“猫”吧!

编辑:于梦珂

版面编辑:孙雨彤

责任编辑:雷启枝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